【白萍伴读】故乡的粯子粥

[复制链接]

初级会员

主题
28
回帖
26
精华
0
积分
262
爱豆
207 个
性别
保密
注册时间
2019-2-15
最后登录
2019-2-15
发表于 2017-8-24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晃在外三年,陪令郎念书的日子总算是熬到了头。再回到母亲的住处,便觉着分外地舒适和舒服。今年接连的极端高温天气,暑热实在是难熬,吃什么似乎都没有好的胃口,这一点,母亲心里是知晓的。她说,锅里有粯子粥,元麦粯子煮的,又放在井水里泌过了,凉凉的,你喝吧。  我像是被打过鸡血似的,奔到锅前,捉住勺子,便往碗里舀。粥面还是熟悉的褐红色,想必是母亲又放过食碱了,凉下来的粥更显得粘稠醇厚。捧住碗便往嘴里灌,清凉甜香的粥液由嗓入肚,便觉满身舒服。连着喝了三大碗,才放下碗筷,妻子儿子张大嘴巴,受惊地盯着我看,“喝这么多,肚子吃得消啊?”母亲看着我鼓胀起的肚子,呵呵地笑作声来。“炎天没有粯子粥,还真不可!”  泰兴人对粯子粥的爱好,妻儿是体味不了的。打小记事,粯子粥就是我们的主食,虽然算不上每日三餐都是,最少早饭吃粥,那是必须。收获丰俭,能在粯子粥的稀稠上表现出来。歉岁时分,粯子粥都是薄兮兮的,能照出人影。母亲在稀粥里捞出个面疙瘩,大概捞出个纱布袋,倒出半盏子米饭,那只是我的“独食”。常常此时,姐姐便眼馋的看着我的碗,撅着嘴,滋溜滋溜地把稀粥喝作声响。母亲便说:“你快喝粥,男伢儿吃结实点,未来是要做活计的”。  怙恃亲把大锅里的粯子粥,再盛到钢中锅子里,大概陶钵里,上头搛些胡萝卜小菜,放进竹篮,拎到独轮架子车上。随手戴上顶凉帽,便走向一望无垠的田野,起头一天的劳作。  日子渐渐好一点起来,粯子粥也起头粘稠,里面的“花样精”起头丰富起来。粯子粥里起头有了米粒,沉淀在粯子粥下面的叫“米搅头”,大概放些白面“疙瘩”,姐姐也起头有份。  日子再好一些,粯子粥已不再是天天早饭的必须。但还是成了泰兴人的生活习惯,甚至于偏心。粯子粥和烧饼之间,干稀搭配,也成了我们普遍的饮食习惯。夏春季节,端午的粽子吃完今后,泰兴人起头做“涨烧饼”。把钵子里发过酵的面徐徐倒入发烫的油锅里,下面用小火渐渐熯,酵面渐渐起孔,隆起,底面触油烤黄。用锅铲翻覆,再用小火渐渐烘烤另一面。涨烧饼要耐心烘烤,才能概况金光脆香,里面白嫩酥软。相对于夏春季节,烘烤涨烧饼的耐心,冬春季节的油摊烧饼虽说简洁,但也极具考验家庭妇女的技术。

小编TIPS:记得点击下方的二维码下载APP,并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哟

扫描下载APP

快拿出手机扫一扫吧!

扫描关注公众号

快拿出手机扫一扫吧!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