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助会员
- 主题
- 0
- 回帖
- 0
- 精华
- 0
- 积分
- 2
- 爱豆
- 0 个
- 性别
- 保密
- 注册时间
- 2014-9-28
- 最后登录
- 2014-9-28
|
新华社南京7月30日电(记者邱冰清、蒋芳)7月30日是国际友谊日,“戴德义士·致敬豪杰——花语仪式化教育”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纪念在南京大屠杀那段腥风血雨的日子里,保护中国难民的国际朋友。
破裂的瓦片、苔藓、白掌、战争月季、由红端木制成的红十字会标识……本次花语作品设想者郑翕文先容,作品中破裂的瓦片寓意在南京大屠杀那段磨难的日子里城市饱受摧残;瓦片上覆盖着的苔藓意味新生;25组白掌的散布与南京大屠杀时代25位国际朋友在南京平安区设立的栖流所的地理散布相照应;一株粉色战争月季意在向天下传递携手保护战争的美好心愿。
走进南京大屠杀史实展,黑白灰基调、历史照片让来自湖南的参观者佘密斯感遭到那段历史的惨烈。进入“人性主义救济”展现地区,绿植、明媚的花朵等又将她从历史的伤痛中稍稍拉回。“前后对照激烈,让我印象深入,纪念馆经过这类方式既向我们报告历史,也让我们贯通和生平活需要顾惜。”
在南京大屠杀那段腥风血雨的日子里,约翰·拉贝、明妮·魏特琳等25位国际朋友冒着生命危险留守南京,设立南京平安区庇护了25万余中国难民。“我们用花语致敬豪杰,戴德他们的义举,同时借这类仪式化教育与历史对话、与观众对话。”纪念馆馆长张建军暗示,在展陈中,经过至暗的历史照片与有花香、有光彩的花朵构成鲜明对照,向天下传递历史与战争,更好强化纪念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场所的功用及警表示义。(完) |
小编TIPS:记得点击下方的二维码下载APP,并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