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助会员
- 主题
- 0
- 回帖
- 0
- 精华
- 0
- 积分
- 2
- 爱豆
- 0 个
- 性别
- 保密
- 注册时间
- 2014-9-28
- 最后登录
- 2014-9-28
|
8月14日无人机拍摄的南都城区 李博摄/本刊
“江南美人地,金陵帝王洲”。
6000年人类文化史、2500年建城史、450年建都史,丰富的文化沉淀和怪异的人文景观,是南京人最自豪的古都气质。
既为六朝古都人文聚集,又是城镇化率跨越80%的东部发财城市,南京在赓续文脉中难以绕开两个课题:若何避免“千城一面”的败笔,怎样走出“如数家珍”的拮据。在很长一段时候里,主政者饱受“钟摆窘境”之苦:要末因庇护掣肘成长,要末为成长轻忽庇护。
历史文化是城市成长之源,城市化是城市成长之流,惟有源远方能流长。近年来,南京鲜明提出扶植“创新名城、美丽古都”的城市愿景,意在走出弯路觅得前途,既为历史文假名城的高质量成长探路,也力图向天下展现历史底蕴与时代潮水兼备的城市形象。
老城有机更新,不能落空活力。
对历史沉淀丰富的城市来说,庇护文物修建、留下街巷肌理、庇护历史文脉只是底线,经过革新更新处理城市功用衰退的底子题目,促使衰老的躯体长出新的血肉,重新抖擞活力,才是摆在城市扶植者眼前最辣手的一道考题。
使人欣喜的是,现在行走在南都城中经常有新旧时空穿越之感,很多老街巷经过设备嵌入、功用融入、文化代入等行动,空间品格和文化魅力得以提升,创新创业、绿色成长不竭融入,生态、生活、生产、买卖“四生合一”的崭新气象不竭出现。
城市的主体是人,有机更新离不开全部市民共谋共建。从“拆改留”到“留改拆”,“留”与“拆”位次对换;多个历史风采区计划设想从“自上而下”到“自下而上”反向操纵;从旧城革新“就地平衡”到新城反哺老城……越来越多体制机制冲破,源自以群众为中心的城市更新理念,凸显政府、专家、居民各方共谋共建的治理变化。
保无形还需续无形。延续历史文脉不是临终关切,关键是要让它活起来、火起来,融入今世生活,成为市民的文化底蕴和城市的精神地标。以生活化、今世化、国际化为抓手,南京系统梳理城市文脉,大力实施内在扶植,“造景”变“育境”,优异传统文化缔造性转化、创新性成长构成协力,为城市成长不竭注入文化牵引力。
“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的居民在文化上追求什么。”在美国城市计划学家沙里宁看来,历史遗址、文化奇迹、人文底蕴以及城市中每小我的精神面孔,都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反之,城市风采作为城市气质和性情的外在表示,也表现着城市的历史、文化、传统以及市民对生活的态度。
历史留下一个厚重的南京,现实赋予南京省会城市、中心城市、特大城市“三重身份”。留给先人一个怎样的南京?面临这个时代之问,古都扶植者们尽力破题并期待时候检验。
日前,《瞭望》消息周刊记者在南京调研月余,从南京古城风采、城市精神、传统风俗以及对外文化交换的嬗变当中,洞悉其破题的根基逻辑;从整理城市文脉、实施内在扶植、融入今世生活、实现立人育人的理论中,解码文化为古都新生赋能的现实途径。□
(文/《瞭望》消息周刊记者 刘亢 凌军辉 蒋芳) |
小编TIPS:记得点击下方的二维码下载APP,并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