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六位院士、二十五位长江学者加盟 南京大学启动“科学之光”通识课

[复制链接]

赞助会员

主题
0
回帖
0
精华
0
积分
2
爱豆
0 个
性别
保密
注册时间
2014-9-28
最后登录
2014-9-28
发表于 2020-10-22 07: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历:光亮日报

10月10日晚6点,南京大学仙林校区第二讲授楼灯火通明。间隔首批“科学之光”通识课正式开课还有半个小时,304课堂内已座无虚席。连续赶来的门生自行搬来凳子在后排加座。“能近间隔听院士授课,有点小冲动。”“听说今后还可以去参观尝试室呢。”大师小声会商着,对行将揭开奥秘面纱的课程布满期待。

2020年春季学期,南京大学正式启动“科学之光”项目,《“科学之光”——物理改变天下》《“科学之光”——微结构光子技术》《“科学之光”——熟悉宇宙》《“科学之光”——地球科学摸索与理论创新之路》《“科学之光”——电子信息新时代》5门通识课率先上线。每门课程由一位院士或长江学者领衔,帮助大一新生在高水平教师的引领下,感受科学代价,挖掘科学爱好,培育科学精神,进步科学思维和创新才能。课程还将构造同学们展开小班钻研,以及尝试室参观等理论活动。

从中门生到大门生,大师领航全新科学之旅

“同学们,‘科学之光’通识课是今年南大的初创,你们要勇于冲破常识界限,勇于追求真理。”课程正式起头前举行了开课仪式,南京大黉舍长吕建为当晚授课的中科院院士邢定钰、祝世宁,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陈鹏飞,颁布南京大学“科学之光”首席教授聘书,并对同学们提出期望。

在初入大学的新生眼中,科研照旧是“远在天涯”的存在,布满未知和应战。行知学院经济治理实验班的何贤同学选修了《“科学之光”——熟悉宇宙》,虽然对天文很感爱好,但也有些担忧自己跟不上课程。不外,第一堂课便让他撤销了疑虑:“教员讲了很多令人沉迷的神话故事,人文底蕴深厚,为我们理科生迈向天文天下铺好了台阶,拉近了我们和宇宙的间隔。”

但是,随着课程推动,专业性不竭进步,复杂的公式让同学们逐步感遭到了难度和“不友爱”,并对终极考试成就发生了担忧。可是,在陈鹏飞看来,这类“不友爱”一定是好事。在大学进修生活中,碰见未知将成为常态,大师要实时调剂好心态,学会发现题目、处理题目,完成由中门生向大门生的身份转换,把心中的问号转化为敦促自己摸索真理的内在动力。

“科学家面临题目是若何思考和摸索的,科学常识在指导社会成长的进程中发挥着怎样的感化,这些科学成长背后的故事也值得大师进修,晓得其中的事理对此后的进修甚至工作城市有很大的帮助。”在课后的反应和提问中,一封门生来信令祝世宁印象深入。“斟酌到门生来自分歧学科,接管水平有差别,我在讲授数码成像技术的时辰只做了简单概述,临时没有停止更细致的区分,有一位门生灵敏地捕捉到了CCD和CMOS芯片的分歧,并在课后查阅了材料向我提出疑问。”祝世宁以为,经过通识课的进修,门生起头自立发现题目、自动调研摸索,萌生于爱好、养成于求索的科学精神、科学素养将为他们此后的进修研讨打下杰出的根本。

强化科学教育、培育科学精神是新情势下我国教育鼎新成长面临的一项严重课题。“科学之光”通识课首先聚焦未来前沿科技,门生不但可以凝听光电信息、天文宇宙、地球资本、智能与大数据、新能源等范畴的前沿静态讲座,还能领会教员们近期主持或介入的严重科研项目、近期颁发在顶级期刊的科研功效等内容。

为了有用助推科研上风向人材培育上风转化,“科学之光”通识课会聚了星光灿烂的教师团队,本学期有6位院士、25位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等高水平教师介入授课,10多位青年教师或博士担任助教。高水平教师团队深入浅出地将科学成长头绪及其背后的科学研讨纪律娓娓道来,让同学们在耳濡目染中获得科学的启发,慢慢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代价观。

跨越专业壁垒,科学精神补齐人材培育“拼图”

据先容,“科学之光”项目是南京大学“三元四维”人材培育新系统的一个重要育人项目,也是通识教育鼎新的重要鼎新内容之一。南京大学党委书记胡金波暗示,质量看门生是高校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南京大学要为门生供给更好的长大生态、更优的教育资本、更强的支持办事。

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一向都是南京大学人材培育计划关注的重点,黉舍此前推行了“悦读典范计划”进步门生人文素养。2019年约请人文社科和理工科名师大师开设“科学与人文对话”系列讲座,第一场是法国著名文学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勒克莱齐奥与南京大学材料物理范畴的青年教师就“猎奇心”这一主题停止对话,主持人则是本科生同学。这样的对话共停止8场,场场爆满。今年开设的“科学之光”补上了科学精神这一块内容,希望科学这道光照进门生心中,引领他们体悟科学家在碰到困难和挫折时百折不挠的精神和毅力,领会科学进步对于人类生活、社会成长发生的庞大影响,以及未来科学进步和人类成长将会面临的题目和应战,让大一新生在与名家名师近间隔交换的进程中亲身感受师长的科学精神、科学风采。

邢定钰在课上玩笑自己:“他人说,我的爱好爱好就是坐在电脑前看各类百般的曲线。”笑声事后,他语重心长地指出,处置根本研讨工作一定要能“坐得住”,希望同学们在进修科学常识的同时,领会科研工作需要做好的思惟预备。“科研的门路是艰辛的,但做什么工作不是如此呢?我希望给大师一个信心,你们是可以的”。

“邢教员为我们讲授了物理学在人类成长中的巨高文用,使我对物理这门学科有了更深的领会,发生了更大的爱好。”第一堂课竣事后,毓琇书院的施金言同学备受鼓舞。作为一位工科实验班的门生,他发愤在南大学出本事,为祖国成长进献气力。

选修课程的理科生一样感遭到了科学精神的气力。秉文书院人文社科实验班的李明蔚同学说:“每当讲起那些仍未被解答的疑问,教员们的眼睛就一向闪着光芒。我忽然感觉,真正使人感动的,实在是那些满含期待瞻仰星空的人。”

邢定钰以为,大学教员要在通识教育中发挥更大的感化,帮助同学们自在、轻松地进修更多专业之外的常识。只要包含科学精神、人文精神才更具正确性、清楚性;只要在人文精神引领下,科学技术才能向着最利于人类美好未来的偏向进步。促进两者充实融合,才能促进门生更周全地长大,未来成为高本质、复合型优异人材。

祝世宁以文学为例论述了科学精神对理科发展大的感化:“文学作品刻画现实天下,要能正确揭露社会成长的内在纪律,必定离不开科学常识的支持。”一位来自本国语专业的同学经过课程对光子计较机的成长发生了稠密的爱好,祝世宁希望这位门生借此机遇增强信息通讯技术方面的常识储备,为此后长大助力。

据领会,《“科学之光”——熟悉宇宙》第一讲还设备了线上直播,吸引了全国数千名中门生同步收看。这是南京大学推动“零年级计划”行动之一,也是延续摸索中学和大学拔尖创新人材跟尾培育的育人途径,鞭策大学优良教育资本向中学延长、同享的重要通道。激起青少年科学爱好,培育科技后备人材,是不竭增强国家科技合作力的根本。尔后的“科学之光”通识课也将连续经过线上形式向更广大的中门生开放,鞭策科普深度有机融入根本教育,让科学更有吸引力,让进修加倍活泼高效。

小编TIPS:记得点击下方的二维码下载APP,并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哟

扫描下载APP

快拿出手机扫一扫吧!

扫描关注公众号

快拿出手机扫一扫吧!
   快速通道: APP下载   任务   流量   充值

赞助会员

主题
0
回帖
0
精华
0
积分
2
爱豆
0 个
性别
保密
注册时间
2014-9-28
最后登录
2014-9-28
发表于 2020-10-22 07:3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学太需要这样的课程了,很棒[赞][赞]

小编TIPS:记得点击下方的二维码下载APP,并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哟

扫描下载APP

快拿出手机扫一扫吧!

扫描关注公众号

快拿出手机扫一扫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通道: APP下载   任务   流量   充值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