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将至!照着老南京配方,愿你冬不寒日日暖

[复制链接]

赞助会员

主题
0
回帖
0
精华
0
积分
2
爱豆
0 个
性别
保密
注册时间
2014-9-28
最后登录
2014-9-28
发表于 2020-11-6 07: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历:紫金山消息

《中国天文年历》显现,11月7日7时14分将迎来“立冬”节气。

“黄花独带露,红叶已随风。”此时节,天气还不算太冷,菊花盛开、枫叶正红、黄叶飘落,柿子满树……非论在城市和村落都可以看到万紫千红的秋景。

立冬将至!照着老南京配方,愿你冬不寒日日暖-1.jpg

金秋时节,稻谷飘香,秋收秋种正那时。连日来,南京各地抢抓晴晴天气,积极调配机械下田作业,周全加速水稻收割进度,确保食粮颗粒归仓。对已收获的田块抓紧腾茬整地,抢播抢种,确保小麦适期播种。

在饮食风俗上,南京人还会在立冬节气此日吃生葱,驱逐夏历冬季的到来。

秋收正那时,“丰”景美如画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前人经过观察太阳周年活动,对天气、物候、时令等方面的变化纪律停止总结的聪明结晶,是中国传统历法系统和社会理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至今,二十四节气一向指导着农业生产。

立冬将至!照着老南京配方,愿你冬不寒日日暖-2.jpg

大葱。视觉中国图

在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冬”的诠释是:“冬,终也,万物收藏也”。这里有两层意义,一是说,蛰伏的动物们都已经钻上天下的洞窟中,预备过冬了;二是说,各类食粮作物已经“粮进仓,菜入窖”了。

连日来,记者在我市各地农村看到,秋收秋种连续进入高峰期。湖熟街道是南京粳米主产区,农田、稻浪连成一片,金黄的稻穗压弯了秸秆,期待着农民前来收获。据湖熟街道农服中心主任耿翔先容,今年,该街道种植了84000亩粳米。“由于天气缘由,稻谷水份还比力大,估计本月10日起头抢收。”

四时永无停止的更替,立冬之时万物终成,既是一种自然的显现,也是下一个季节循环的起头。

补冬立冬始,吃葱脚生风

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在现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这一天天子会率领文武百官到都城的北郊设坛祭奠,行“迎冬”之礼,并有赐群臣寒衣、悯恤孤寡之制。

现在,人们在立冬之日,也要庆贺一下。我国曩昔是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的人们,操纵立冬这一天要休息一下,顺便赏赐一家人一年来的辛劳。有句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方。

在我国很多地方风行立冬吃饺子,但南京人不是这样。南京饮食文化专家马学仁告诉记者,立冬,老南京人吃生葱,“一日半根葱,入冬腿带风”,意义是天天吃半根生葱,冬季也不会出现老寒腿等腿疾,走路腿下生风。出格是立冬季,老一辈人一定会买些葱回家,蘸酱或醋,或切节以香油、味精、盐拌均,或切生葱花佐食生吃。南京人还常把“立冬嗖嗖疾病盘,大葱再辣嘴中盘”这句老话挂在嘴边。

立冬将至!照着老南京配方,愿你冬不寒日日暖-3.jpg

螃蟹。视觉中国图

对很多南京人而言,立冬还会挑选吃螃蟹。有人喜好母蟹蟹黄的鲜甜,也有人喜好公蟹蟹膏的黏润。南京市水产科学研讨所科技推行中心主任陆健告诉记者,每年10月起头,小规格的母蟹成熟,而公蟹成熟期较晚,一般要等到11月初才是最好品味时候。对于春季行将竣事、冬季到来确当下,公蟹与母蟹恰好都到了好吃的时辰。

《红楼梦》第三十八回写到薛宝钗请贾母、凤姐等人到藕香榭赏桂饮酒、观鱼食蟹。蟹筵后,贾宝玉兴起赋诗,自比“贪吃天孙”,还要“泼醋擂姜”。马学仁说,由于蟹自己性寒,一碟混有姜末的醋是大闸蟹的必备搭配,操纵姜的本身温性的特点可以与蟹中和。

立冬非入冬,早晚意凉凉

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一样,都是夏历上表白一个新季节的起头。习惯上,我国官方常把这一天看成冬季的起头。固然,对南京而言,气象意义上的冬季尚未到来,人体感受也还处在深秋时节。

南京市气象台的专家曾告诉记者,依照气象学上的标准,持续5天滑动的侯均匀气温,稳定降到10℃以下才算入冬。“立冬冬始”之说,合适于黄河流域一带,长江中下流像江汉平原要到小雪节气才始入冬。南京多年均匀入冬时候是11月18日,客岁是11月25日入冬,2018年是12月4日入冬。

立冬将至!照着老南京配方,愿你冬不寒日日暖-4.jpg

“秋风吹尽旧庭柯,今宵寒较昨宵多。”据中国天气网,立冬时节,处于深秋的长江中下流地域日均匀气温普遍在11—13℃左右,均匀最低气温多降至10℃以下,早晚凉意越发现显。明天早晨,记者出门的时辰看到,很多骑电动车的上班族有些已经穿了薄羽绒服了。

“冬,终也,万物收藏也。”实在,想想,穿得暖和,也算是一种“藏”吧!古时辰,达官贵族们用雪毳、裘皮、毛呢、毛毡来御寒,材料宝贵富丽。《红楼梦》中众位蜜斯姐雪夜联诗,黛玉穿一件“大红羽绉面白狐狸皮的鹤氅”,湘云是“大红猩猩毡昭君套”,迎春、探春、惜春三姐妹是“一色大红猩猩毡与羽毛缎斗蓬”。市井坊间的普通人自然也有避藏之道,《诗经》中有“玄月授衣”,人们要在霜降节气前后,起头做寒衣。

南报融媒体记者 翟羽

小编TIPS:记得点击下方的二维码下载APP,并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哟

扫描下载APP

快拿出手机扫一扫吧!

扫描关注公众号

快拿出手机扫一扫吧!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