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讨所硕士研讨生孙智新,把自己发现的一种5亿年前的怪异三叶虫命名为“范特西虫”。孙智新在论文中写道:属名来自古希腊语phantasis,既英语fantasy的词源,指的是这类三叶虫奇异的外骨骼,也是取材于歌手周杰伦的专辑《范特西》。孙智新希望这个命名能引发年轻人对范特西虫的关注,让悠远的古生物更接近我们的生活,“算是一种理科生的浪漫吧”。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讨所公布消息
三叶虫是一种奇异的太古动物,半圆形的头部、纹理清楚的肋叶,让它们看起来就像戴着头盔、穿着铠甲的军人。它们是寒武纪的霸主,有科学家把寒武纪被称为“三叶虫的时代”。从距今5.2亿年前的寒武纪早期起头退场,到2.4亿年前的二叠纪完全灭绝,三叶虫前后在地球上保存了3.2亿多年。作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中“跑在最前面”的物种,在寒武纪早中期的数万万年里,很多三叶虫却是沿袭守旧的“守旧派”,老祖宗传给它们的形状根基没什么改变。
△耳形范特西虫(Phantaspis auritus)复原图(霍秀泉绘)
孙智新与导师赵方臣研讨员等在位于山东潍坊的华北地台寒武纪中期馒头组地层中,发现一类怪异的三叶虫。这类三叶虫具有特别的头部表面,酷似一对兔子耳朵。它头部长度接近背壳总长度的一半;鞍前区向前耽误,中部有一个凹口;由于特别的头盖形状,活动颊特化成侧边沿平直的砍刀状。这些特征及其特别的眼脊和头鞍特征,使它分歧于该期间的其他三叶虫属,成为寒武纪三叶虫家属的又一新成员。相关研讨被作为“编辑保举”文章颁发在典范古生物学期刊《波兰古生物学报》上。
△耳形范特西虫(Phantaspis auritus)的背壳重建及个体发育
古生物的称号多种多样,但取名无外乎几个原则:一是避免同名;二是使人留下初步印象。用发现地、发现者大概形状表面特征停止命名是古生物命名中的典范做法,依照这个传统,这个三叶虫能够会叫作“耳形潍坊虫”,不外孙智新想用一个风趣的名字,由于这样能让人更轻易记着它,并激起领会它的爱好,是以他将这类新发现的三叶虫命名为“耳形范特西虫”(Phantaspis auritus)。
△耳形范特西虫(Phantaspis auritus)的较完整背壳(左)及头盖标本(右)
(总台央视记者 吴睿)
(编辑 王艺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