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南京(上)

[复制链接]

赞助会员

主题
0
回帖
0
精华
0
积分
2
爱豆
0 个
性别
保密
注册时间
2014-9-28
最后登录
2014-9-28
发表于 2021-3-22 07: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印象和回忆是纷歧样的。

这不是说字面上的区分,而是感官上的差别!

印象是支离破裂的。间隙中透出光芒来,闪灼不定,因而就有一种白灼的结果,让人没法定下神来作出一个定论。光和热的感化下,瞬间又是一片混沌,那是六合、生命或局势天生前的状态,让人如在云里雾里,感觉虚脱、飘忽,使不上气力,也碌碌无为。但明智又在提醒着,气体不能以为是梦幻,在光的热的衬托下,事物的边沿渐渐模糊,渐渐升华。

回忆没有印象那末游离,回忆在早期是很笃定的,如翻开一长卷发黄的绢画,悉悉梭梭中,可以盯住某一部分细细观赏,可以悄悄吹去边沿的积尘。旁边红泥小炉中的水壶冒着热气,亦或上面温的就是绿蚁酒。门帘一扬又倏的荡下,赏画人不用昂首,就晓得那只是风的问候。

关于南京(上)-1.jpg

之前在南京待过一段时候,以后也故地重游,所以对之印象和回忆兼而有之。

从“夜泊秦淮近酒家”的杜牧师长始,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特别是念书人)心里无差池“菜佣侍者都有六朝烟水气”的金陵怀有一股柔情。1923年8月的一个早晨,朱自清和俞平伯两个闲人兼酸人“在茶店里吃了一盘豆腐干丝,两个烧饼以后,以歪歪的脚步踅上了夫子庙前停靠着的画舫”,起头了他们的采风工作。

关于南京(上)-2.jpg

20年前的一个早晨,比朱师长夜泛秦淮时小十岁的我怀揣着这篇朱师长用心叵测的文章来到了夫子庙前。惋惜再也没有找到卖豆腐干丝和烧饼的小茶店,观察下来,却是可以在几家老字号的餐馆吃到加倍精美的点心,但很明显对于那时的我来说,挑选在泮池前的大排挡就座是个明智而实惠的决议。惋惜的是泮池也只是著名而已,我底子看不见它,更看不到南岸全国最长的红墙大照壁。缘由是这里安装了音乐喷泉,北岸的石栏杆前和文德桥东侧拉起了屏障,要看可以,买票哉。朦胧的灯光下,河岸边泊着几条支着蓬顶的小船,船舱两侧如幼儿排排坐吃果果,各有5、6个座位。不是七板,当它七板。问讯票价,不贵也,才要五两银子,心窃喜,上船非常钟候得满员后便荡向波心。兜了一个圈子,西不外文德桥,东未及文源桥,还琢磨着逮个艺伎来个小曲儿腐蚀一下,船就返来了。巨郁闷,心想这他妈也叫夜泊秦淮?开船的象乡里打鱼者赶鸬鹚下水捉鱼一样不容稍缓地把我们一股脑遇上了岸。便也以歪歪的脚步踅入贡院街,置身富贵的夜市,融入熙攘的人流,几家歌舞厅的霓虹灯门面引人注视,又钩起我听歌的雅兴来,固然,不会有道德律来榨取我,经济律却再次和我过不去。我晓得,五色灯光下伸出涂着蔻丹的纤纤玉手的不是不知亡国恨的“商女”,不是“八艳”期间的“歌妓”,更不是“铁蹄下的女乐”,伊一夕的支出估量够我一个月开销的。昂首看看被霓虹灯印衬得暗澹的月亮,想,也许也公允,历来的念书人虽然对弱者暗示怜悯,同时也在寻觅、品味本身的优越感。天道循环,就让常识份子也做一回弱者吧------最少在经济上。

关于南京(上)-3.jpg

南京做国都做得太长了,生活在城里的人也沾染上了遗老之气,笃定而轻闲。三八年的浩劫也未能使其大气有所消减。初听南京人讲话,感觉牛气逼人(方便起见,简称牛逼),恍如无时无刻不在训人,连和人商量的话:“你看还行哈?”都隐约有山雨欲来之势。但说的话连成篇了,反而会发现,南京话的声调并不算高,字节之间比力陡峭,速度也不快,让人舒服。不似在回答北京人的提问时有种想给问话者拂衣存候的感动;相比上海人貌似忠良的问候,南京人的问候更趋于亲和,让民气无防备线就接管了眼前的光头大汉。

小编TIPS:记得点击下方的二维码下载APP,并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哟

扫描下载APP

快拿出手机扫一扫吧!

扫描关注公众号

快拿出手机扫一扫吧!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