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守正创新,让金陵“梅”香飘入城市生活

[复制链接]

赞助会员

主题
0
回帖
0
精华
0
积分
2
爱豆
0 个
性别
保密
注册时间
2014-9-28
最后登录
2014-9-28
发表于 2021-5-18 07: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历:紫金山消息

这个5月,南京再度与“梅花”相遇。“梅绽金陵,礼赞百年”,国内最高水平的戏剧评奖活动——第3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正在南京如火如荼地停止着;作为南京的市花,梅花更是早已融入城市基因,成为六朝古都的文化意味。二“梅”相遇,传统与现代交相照映,碰撞出奇妙的火花。

南京:守正创新,让金陵“梅”香飘入城市生活-1.jpg

具有2500年建城史的南京,有着极为丰富的优异传统文化资本,2019年更被结合国教科文构造评为天下“文学之都”。在办妥第3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的进程中,南京积极展开鞭策中华传统优异文化“缔造性转化和创新性成长”的系列工作,“梅绽金陵”戏剧展演季、“梅花戏剧角”特点活动、“碰见夜金陵”戏曲表演、“天下文学之都南京戏曲文化特展”等,让传统文化融入城市生活,摸索创新鞭策优异传统文化传承和成长的“南京样本”。

展演深入城市“毛细血管”,传统文化融入城市生活

在南京市秦淮区乌衣巷表演越剧《乌衣巷》、在溧水区胭脂河表演京剧《胭脂河》,在李香君故宅旁上演越剧《桃花扇》……早在2020年梅花盛开时,南京就推出了“梅绽金陵”展演季活动。

南京:守正创新,让金陵“梅”香飘入城市生活-2.jpg

今年的梅花节,赏梅听戏更是成为怪异风光。梅花节是南京人自己建构的节日,南京人赏梅早在六朝期间就已风行,其传同一向延续至今,现在,梅花山赏梅风俗已列入南京市非物资文化遗产。今年梅花节开幕之际,梅花山花海如潮,游人如织。此时,从水上舞台传来的悠悠戏曲声,一会儿就吸引住了正在旅游的旅客,他们有的立足欣赏,有的随着哼唱,还有的举起手机,记录下赏梅时的欣喜一刻。在水上舞台,来自南京市越剧团的优异青年演员表演了越剧典范剧目选段《红楼梦·读西厢》《红楼梦·黛玉葬花》和《梁祝·回十八》。一边是花期恰好云蒸霞蔚,一边是清越委婉令人沉迷,正如南京市越剧团团长杨庆锦所说,园林可以更好地承载越剧之美,而融入了传统戏曲文化的梅花山,也会给市民旅客带来加倍特此外体验。

南京:守正创新,让金陵“梅”香飘入城市生活-3.jpg

南京将文艺融入旅游景点,并向城市文化场所和贸易空间纵深,让市民可以更便利、更深切地感遭到南京深厚的文化底蕴,并构成南京颇具标识度的文化品牌——“碰见夜金陵”。“碰见夜金陵”首场表演活动放置在南京羲和广场,来自南京市越剧团的演员李晓旭一人分饰两角,用分歧门户塑造《乌衣巷》中王徽之、王献之这对兄弟。在这场如梦似幻的沉醉式表演中,广大市民收获到的是人文景观与戏剧相连系的别样体验。很多市民直呼过瘾,暗示“完全超越了预期”。土生土长的南京市民赵超感慨,“熟悉的街区,却是完全分歧的体验,花两个小时再熟悉一次,很值得。”在华灯初上的熙南里历史文化街区,南京市京剧团预备了9个节目,不但有《新贵妃醉酒》《铡美案》等典范京剧唱段表演,还有《红灯记》《沙家浜》等现代京剧表演。虽然是户表面演,但表演声势一点不输戏院,专业的国学表演,令现场市民和旅客欣喜不已,大呼过瘾。

“碰见夜金陵”每个周末挑选一个城市地标,多场表演广受好评。多一些炊火气,多一些文化神韵。正如南京市演艺团体相关负责人所说,将佳构戏曲表演片断融入景区、书店、商圈等城市场景中,“打破戏院与生活之间的界限,让各式表演在人世炊火气的地方活动,融入城市的生活、运转中。”

“梅绽金陵”展演季,将作为城市文假名片延续展开下去。这样的创新活动,打破了文艺和生活的界限,将优异传统文化的滋养润物细无声地输送到城市各个角落,让优异传统文化融入城市生活,让市民旅客感遭到南京深厚的文化底蕴,进一步了提升群众大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运感。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濮存昕给这样的创新点赞:“南京是一座有文化的城市,演艺是这座城市的美丽风光芒,像毛细血管一样深入到遍地,滋养着这座城市,使这座城市有性情、有温度。”

搭建平台激起市民热情,夯实传统戏剧大众根本

传统戏剧是表示和传承中华优异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培育更多的观众,就能进一步夯实传统戏剧大众根本。

南京作为天下“文学之都”,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本,《红楼梦》《桃花扇》《永生殿》《乌衣巷》……一多量耳熟能详的作品取材于南京、创作于南京,可以说,南京自己就是一个很是有“戏”的城市。在这座城市,诞生了一多量来自各行各业、涵盖老中青少全年龄层的票友。2020年,“梅绽金陵——戏曲票友大‘晒’”活动,给了票友一个展现自我的机遇,票友大“晒”不分剧种、行当及门户,只如果酷好戏曲、身怀绝活的票友都可以报名介入,有“戏”就能来。角逐还出格约请了梅花奖得主等大咖名角加盟担任评委,经过活动评选出来的优越票友还可以签约成为“碰见夜金陵”的表演职员,未来加入“碰见夜金陵”常态化表演。经过量场海选活动,来自各行各业、涵盖老中青少全年龄层的400余位票友轮流献艺,在南京甚至全部江苏戏曲票友圈引发了激烈反应。

南京:守正创新,让金陵“梅”香飘入城市生活-4.jpg

从2020年起头,南京还打造和推出一批以传承中华戏剧文化、彰显艺术魅力为大旨,以进步南京市官方院团表演水平、为戏剧爱好者搭建更多更好表示平台为目标的梅花戏剧角树模点,展开名家讲座、戏剧论坛、片断展演等线下活动,进一步夯实戏剧的大众根本。江宁织造博物馆、奇点书集、金鹰天下星光舞台、李在凤大戏台、白云亭艺术中心、南京越剧博物馆、纳科汽车创意园等梅花戏剧角树模点,让市民能近间隔与戏曲打仗,当面向戏曲名家讨讲授习。梅花戏剧角推出的“霓裳印象京剧人物穿越摄影”项目、“京剧票友联谊会”、“两京对话爱艺沙龙”及“在梅边”戏曲名家表演工作坊等,获得广大戏剧爱好者和读者大众的交口称赞。

南京:守正创新,让金陵“梅”香飘入城市生活-5.jpg

本届“梅花奖”介入竞演的17位优异演员,都将连续在南京展开线下活动,走进梅花戏剧角、走进校园、走进社区和戏剧爱好者互动,极大地激倡议市民对传统艺术的热情。

新版京剧《乌龙院》的主创团队走进玄武区奇点书集梅花戏角时,65岁的魏萍很是冲动,她是《乌龙院》主演熊明霞的铁杆粉丝:“我之前为了看上海京剧院的一出戏,坐着火车赶到上海去。现在好了,角儿们都来抵家门口了,还与我们戏迷在台下停止面临面的对话,简直过分瘾了。”

楚剧《万里茶道》竞演演员线下活动在江宁织造博物馆梅花戏剧角举行,主办方特地创新了碰头会形式,增加品茶环节,主演余维刚在茶香平分享了楚剧《万里茶道》中的两段品茶故事,并由此拓展,探讨了《红楼梦》中的茶文化。

王乐是鼓楼区第一中心小学四年级的门生,从幼儿园就成了小戏迷,能加入梅花奖竞演演员线下碰头会了,乐坏了。王乐的妈妈告诉记者,在王乐的带动下,现在一家子都成了戏迷,王乐的哥哥比王乐大3岁,现在在进修须生,而王乐在进修老旦。

加入线下活动的演员们都对南京稠密的戏曲文化空气印象深入,盛赞“梅花的香,就是这样宏扬进来的”。

南京:守正创新,让金陵“梅”香飘入城市生活-6.jpg

南报融媒体记者 杜文双摄

即使原本不懂戏剧的市民旅客,在南京旁观各类展览也能一眼“入门”。

南京:守正创新,让金陵“梅”香飘入城市生活-7.jpg

南报融媒体记者 冯芃摄

正在江宁织造博物馆举行的“梅绽金陵 礼赞百年——天下文学之都南京戏曲文化特展”,展出70余件(套)均与戏曲相关的展品,包括南京地域出土的反应戏曲文化生活的文物藏品、展现戏曲之美的行头道具、戏曲文化纸本材料等。南江宁织造博物馆常务副馆长黄晨先容说,南京戏曲文化底蕴丰富,关于文学与戏曲的典故、美谈不可胜数,遗址遗址更是鳞次栉比。在大量南京出土反应戏曲文化生活的实物中,《韩熙载夜宴图》《南都繁会风景图卷》等就描画了发生在南京的精美戏曲文化空气。

南京:守正创新,让金陵“梅”香飘入城市生活-8.jpg

南报融媒体记者 冯芃摄

秦淮区文化馆的“戏韵秦淮——中华戏曲艺术传布体验展”,分为剧种简介、戏曲脸谱常识、戏曲打扮展现、戏曲程式行动演示,互动等内容,让大众从看戏改变到自己演戏,从而爱上戏曲,成为戏曲的忠厚观众或介入者,鞭策戏曲艺术的提高与传布。

承平天堂历史博物馆的“乱世元音—中国昆曲艺术文化展”,经过昆曲的历史、昆曲的文化、昆曲的剧目以及昆曲与南京等部分,活泼诠释昆曲的艺术与文化,引领观众感受中华优异传统文化的沉淀与传承。

设立文艺专项资金,创新鞭策官方院团成长

南京有130多个官方戏曲院团,日益繁华的官方剧团正成为南京表演市场一道靓丽的风光。他们奔走在乡下大道,经过整洁的声势、实在的内容、接地气的表演,为观众送上一道道文化大餐,也让更多人爱上戏剧。

南京市小梅花青年越剧团的表演一点也不逊于专业团队,经过量年的尽力,已从社区陌头、市民广场走上了央视大舞台,该团团长陶丽艳告诉记者:“今年,南青越签约政府公共文化惠民办事《百场公益广场行》,将赴高淳、六合、玄武、雨花台、栖霞、江北新区等送戏进社区,唱响建党100周年红色主旋律剧目典范片断。”

南京:守正创新,让金陵“梅”香飘入城市生活-9.jpg

杰出的大众根本,意味着火爆的表演市场,剧团工作职员再苦再累也是乐此不疲。南京青青戏曲团团长顾金妹先容说,该团“庆贺中国共产党建立100周年红色典范戏曲演唱会今朝正在排演当中,计划六月下旬在鼓楼区文化馆停止首场表演。”届时,京、越、黄梅、锡、扬剧五个剧种将连番登台,多剧种大乐队也将同时停止全程伴奏。

六合区君子兰扬剧团团长薛同军告诉记者,该团今年排演了扶贫题材扬剧《茉莉花开》和渣滓分类题材的扬剧《快给渣滓找个家》,在建党100周年之际,还排演了多个红色故事的典范折子戏。

满足大众需求、丰富百姓生活、繁华文艺创作、传承戏曲文化,小院团有高文为。用创新的方式扶植官方下层院团,推出原创作品,打好戏剧大众根本,是南京各区的尽力偏向。今年起,南京各区设立了文艺工作专项资金,将经过“一区一团”创新鞭策官方院团的成长。其中,六合区已建立“扬剧成长同盟促进会”,一年要接上百场外乡惠民表演的溧水区溧庆黄梅戏团,也在郊区两级的帮助下初次创排大型原创剧目,未几前,该团自编自演的黄梅戏《第一书记》,由于聚焦扶贫攻坚题材,上演时吸引了千余名居民前来旁观。

优异戏曲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成长需要创新,惟有创新,用风趣和动听的方式诠释传统戏曲文化的内在,那些为我们所熟悉的传统戏曲才会变得线人一新;受其传染,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将中国戏曲文化的精魂融入自己的骨血,并以自己的方式,向天下展现其魅力。在这一点一滴的推动中,戏曲之魂深深植入城市基因,南京“梅花”香韵越发让人耐人寻味。

南报融媒体记者 邢虹 王峰

本文来自【紫金山消息】,仅代表作者概念。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供给信息公布及传布办事。

小编TIPS:记得点击下方的二维码下载APP,并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哟

扫描下载APP

快拿出手机扫一扫吧!

扫描关注公众号

快拿出手机扫一扫吧!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