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为啥没有六小龙?

[复制链接]

赞助会员

主题
0
回帖
0
精华
0
积分
2
爱豆
0 个
性别
保密
注册时间
2014-9-28
最后登录
2014-9-28
发表于 2025-2-13 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南京为啥没有六小龙?-1.jpg



南京为啥没有“六小龙”?这是个好题目!
比来,江苏的“交汇点”客户端连发三问,其中就包括“为什么南京成长不出‘杭州六小龙’?”。这个题目问得锋利,也问得有深度。南京作为长三角的焦点城市之一,论高校、科研、人材、科技生齿,都跨越杭州,按理说,不应没有自己的“六小龙”。但现实就是,杭州的“六小龙”狠狠破圈了,南京却没出现类似的现象。
一、南京的“体制味”太浓
南京的经济结构中,国有企业占比力大,2022年度南京十大企业中,有六家属于钢铁、石化和地产基建类,两家属于国有银行,只要一家是科技类企业。这类以国有企业为主导的重化产业形状,本质上是一种权利主导经济形式,缺少以民营企业和消耗占据主导职位的市场经济。而杭州则分歧,民营经济占比到达61%,南京仅为46%。这类经济结构的差别,致使南京在创新生态和创业空气上,相对缺少活力。
二、南京的创投基因缺失
南京的创投机构,更偏向于“技术考证+市场确认”的两重保险机制,对草创企业的风险厌恶水平较高。数据显现,南京私募基金治理范围约3000亿元,仅为杭州的四成,且70%的资金流向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成熟赛道。这类谨慎的投资气概,使得类似DeepSeek这样的早期项目,在南京难以获得亿元级的“天使赌注”。
三、南京的人材保存率低
南京具有53所高校,每年结业30万门生,但顶尖人材保存率仅18%。相比之下,杭州作为互联网企业聚集地,吸引了大量专业人材。南京虽然教育资本丰富,但在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材方面,与杭州存在合作。
四、南京的城市定位与产业导向
南京的城市定位和产业导向,更偏向于To B或To G,缺少面向公共的巨头企业。南京的产业结构中,有大量办事于国家严重计谋和根本扶植的产业,这些产业虽然重要,但在创新和市场化方面,相对缺少灵活性。而杭州则在移动互联网盈利见顶时,率先开启“硬核创新”转向,构成了“算力基建-算法研发-场景落地”的新三角。
五、南京的宣传与认知
南京在宣传上,也需要打造自己的城市产业特点,让投资圈、本钱圈以及高级人材、年轻人能耳熟能详。今朝,南京的宣传更多地集合在历史文化、旅游资本等方面,对于新兴产业和创新生态的宣传,相对不敷。
六、南京的未来在那里?
南京没有“六小龙”,并不意味着南京没有未来。南京在野生智能、软件和信息办事等范畴,仍然有很强的气力。南京的紫金山尝试室在5G移动通讯焦点毫米波芯片研发方面获得冲破,并率先在国内启动6G研讨。南京的企业也介入了我国自立研制的最大功率、最高技术品级的300兆瓦级F级重型燃气轮机热端部件用高温合金材料的研制。

小编TIPS:记得点击下方的二维码下载APP,并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哟

扫描下载APP

快拿出手机扫一扫吧!

扫描关注公众号

快拿出手机扫一扫吧!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