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4-5 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暮色渐沉,过了一会,又来了几个士兵,一再嘱托张家胜的父母:“老乡,我们是新四军。请你们把我们写的东西放好,里面有欠条,千万放稳,不能随便给人看,更不能乱讲,要保密,否则会伤害你们全家人的生命。我们一定会打回江南,来找你们,还钱和物,如果打不回来,过年过节就烧些纸钱给他们……”张家胜说,当时,几个新四军士兵还给了他们一袋大麦、一袋棉花,又打了个欠条,将几张纸币塞在里面。一切办好后,士兵们又都到坟前行礼磕了头,最后在暮色中离开了。张家胜的妈妈赶紧将这张欠条和纸笔收进一个布包里存好。血泪代价新四军走后张家遭伪军报复掩埋新四军遗体的消息,很快给张家带来了灾难。张家胜说,新四军离开后的第三天下午,一个伪军军官带来几个兵,将他父亲张太芝反着吊起来,问新四军跟他们讲了些什么,给了多少钱,埋的是什么人,给了些什么东西……张太芝回答,只给了棺材,其他没有什么。这招致了毒打,“两个乡丁用皮带打个不停,妈妈跪下来求情。后来多亏有人讲情才放下。一个穿黑衣裳的人说,通新四军,当心你的小命。明天把新四军给你的钱物全部交出来,不然我们会找你的。”张太芝被逼无奈,当夜逃走了。张家胜的妈妈从此以泪洗面,眼睛也是那时哭坏的。而张家胜的爷爷也在解放初去世了。“解放后,我们不吭声,就盼着这支人马来。我们明里暗里打听着,但杳无音讯。”更遗憾的是,1958年大跃进,几个村的劳力集中在一起,实行“大兵团作战”,张家全家人都出门,离开了现在的家。等他们再回来的时候,家里的草房子已经倒塌,那个存放新四军欠条的布包也烂了,只剩下几张模糊的纸币。在张家胜家中,现代快报记者看到了这几张纸币,有一元和五元,五元的那张,由“江淮银行”发行,背面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的字样和列宁头像。面值一元的由“华中银行”发行。年寻根父子二人四处奔波寻访,希望确认烈士身世这两位烈士究竟是谁,一个大大的心结从此盘亘在张太芝、张家胜父子心中。“我爸爸活着的时候,经常去找当时一起抬新四军伤员的乡亲,但没有一个人知道当时埋的军官和士兵叫什么名字。”现年79岁的村民孙岳兴,1959年从武进来到白马镇,曾在白马中学工作。他教过张家胜,常去张家走访,张家墓地里埋葬新四军的故事,他已经听了50多年。“前些年,每到清明节,白马镇中心小学的学生都会去扫墓。”那时,张太芝和村民润忠成轮番做讲解员,给孩子们讲那段壮怀激烈的故事。1985年,张太芝去世了。读完初一就辍学的张家胜,做过村大队会计,在村里的职业中学教过三年书,也做过赤脚医生。从1979年开始,他便外出打听张家岗战斗的线索,“一听说哪里有新四军的老战士和打过游击的老干部,我就去找。”不过,张家胜一直没有收获。“他们的共同回答是,当时打的仗太多,官兵牺牲也多,实在记不清了。”30多年来,张家胜为新四军烈士寻根的足迹,从省内的镇江、淮安、南京,一直到省外的江西、湖北、湖南。他曾去沭阳找过两个新四军老战士,一个88岁,一个91岁,找到他们时,一个中风了,一个说不出话来了。还有人跟他说,淮安有个陈姓新四军老战士,结果他辗转到乡里,才知道老战士已经过世了。张家胜的寻人方法基本是老战士之间的回忆和互相介绍,农闲时,他还曾跟着货车去过湖北孝感和湖南。张家胜一面四处打听,一面也不放弃对见证者回忆的打捞。2013年6月30日,参与救护新四军官兵的邻居润忠成病重时,他跑到白马医院去做了一份记录,患肺气肿的润忠成口述,他笔录。4天后,润忠成病故。张家胜的记录也不是照单全收。“有个人讲的和其他几个人回忆的都不一样,我判断是假的,他当时应该不在阵地上。”他在口述笔记中,在一个人的名字后面,用红笔标注“虚假”两个字。历史回响张家岗战斗中有两位烈士,埋葬何处不明现代快报记者查询史料发现,因张家岗战术应用巧妙,被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4军收入《战例选编》,且多处历史记录里均记录有这一战,两位烈士的姓名多有提及。《溧水抗日斗争史》中记载,1945年8月14日,句容县日军两个中队,纠集伪军共1400余人,分左右两路侵入溧阳、溧水抗日根据地,进行骚扰和抢粮。15日凌晨4点,苏浙军区第一纵队第一支队(原十六旅四十八团)一连在张家岗村与日伪军遭遇。一支队主力向敌后迂回,切断了敌人的退路,将日伪军截成南北两股分割包围。其中北股日伪军被围困在白马桥南毛笪里以北地区,南股日军一个中队、伪军一个连则被围困在张家岗村。完成包围后,一支队先集中兵力,消灭了毛笪里以北地区的日伪军。南股日伪军龟缩在张家岗村的高屋内,占据有利地形负隅顽抗。新四军屡攻不克,等到深夜,日伪军悄悄离开张家岗村时,被设伏部队歼灭。最终,新四军以伤亡数十人的代价,漂亮地打赢了溧水地区抗日战争的最后一战。共歼灭日军30余人、伪军600余人,俘虏350余人,缴获机枪11挺、长短枪300多支及其他军用物资。而在这场战斗中,苏浙军区第一纵队第一支队特务营营长庄子中、特务营教导员须壮等壮烈牺牲。而在政协溧水县委1985年出版的《溧水古今》中,庄子中的战友、时任十六旅四十八团一营一连指导员顾肇基在回忆文章中,也记录下庄子中和须壮牺牲的经历。“庄子中同志与须壮同志带着部队占据村子东南侧的一个岗子,岗子上有个坟包,当他和须壮用坟包作掩护,观察敌人动态时,不幸被敌弹射中而同时牺牲。”那么,长眠在张家胜祖坟的,会是庄子中和须壮烈士吗?呼吁报料急寻张家岗战斗知情人1984年后,张家胜因为身体原因,就没再继续工作过,“大队照顾我,我吃了4年的扶贫,后来又得了血液病,都是政府照顾我。”如今,张家胜靠着微薄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和给女儿的个体诊所看门过活。2014年,他突发脑梗塞一度病重,而家里的一儿两女也早已离开老屋各自居住,眼看着昔日抗日英烈的坟快塌平了,他悲从中来。“我母亲90岁寿辰的时候,还叫我找他们的下落。我要完成我妈、我爸和我爷爷交给我的任务。人讲话要算数,当年的新四军一再嘱咐我们要照顾好他们,我们要兑现这个承诺。他们当年命都不要了,牺牲在这里,我一定要找到他们。如果找不到,我的任务就没有完成啊。”说到这里,张家胜眼中溢满泪水,他掏出一根烟,默默点上,“不说了,不说了。”张家胜说,绝望那会儿,他甚至会在清明给烈士扫墓时跟他们念叨,“我也没有什么能力,你们哪怕给我托个梦让我找到你们啊,我就想知道你们姓什么叫什么,是哪人。”2014年的那场大病,让张家胜更加力不从心。他通过现代快报呼吁,如果有1945年8月在溧水回峰山张家岗附近参加战斗的新四军老战士,请一定与他联系,“如果有,我一定要去问问他。”不过,他也做了最坏的打算,“我要求不高,实在不行,希望能把他们弄到安全的地方去,把他们送到纪念塔去,或者给他们弄个坟,总算是对他们有所交代。”如果你对1945年8月发生在南京溧水的张家岗战斗有所了解,或者曾听闻烈士的事迹,请拨打现代快报热线96060,或者@现代快报新浪官方微博,或在现代快报官方微信留言,让长眠地下71年的烈士魂归故里,让守候烈士71年的古稀老人得以释怀。 |
小编TIPS:记得点击下方的二维码下载APP,并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