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助会员
- 主题
- 0
- 回帖
- 0
- 精华
- 0
- 积分
- 2
- 爱豆
- 0 个
- 性别
- 保密
- 注册时间
- 2014-9-28
- 最后登录
- 2014-9-28
|
新华社贵阳8月30日电 题:科技扶贫怎样扶到点上?——南京农大定点帮扶贵州省麻江县的三点启迪
新华社记者董峻
5年前,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麻江县有近3成农村生齿生活在贫苦线下。客岁,麻江已退出贫苦县行列,踏上村落复兴新征途。这个深度贫苦县脱贫经历有很多,大力鞭策科技兴农、走上产业复兴之路是其中一个重要“宝贝”。
记者日前在当地调研时领会到,对口支持麻江县的南京农业大学把科技扶贫各项行动夯实做深,这既是“扶贫先扶智”的活泼表现,也鞭策着农业科研职员“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启迪一:找准潜力——精准扶贫的关键之举
贵州是全国贫苦生齿最多的省份,贫苦水平深、攻坚难度大,麻江就是一个缩影。这里山多田少、产业亏弱,搞什么产业能尽快带动大众脱贫致富?在南京农大专家团队倡议下,麻江成长起菊花产业。
这里不但天气、土壤和温湿度等条件合适菊花发展,而且山地犬牙交错、菊花花期又长,秋天满山菊花绽放,视觉结果出格好。再加上麻江地处黔东南州“西大门”,从贵阳开车过来的旅客一下高速就进了县城,区位上风有益于成长观赏性好、介入度高的农业旅游。
南京农大有全球最大的菊花资本库,菊花研讨水平超强。近4年来科研职员把400多个菊花品种引入麻江,1750亩菊花田成了“网红打卡地”和药食同源生产基地,估计今年鲜花产量将达650多吨、产值650多万元,带动农户325户。
像这样既发挥高校科研上风又挖掘当地资本潜力的精准扶贫之举还有很多。据南京农大党委书记陈利根先容,黉舍遴选60位专家组建了10个产业技术专班,处理了持久制约当地产业成长的35项关键技术困难。现在,全县建起家禽、草莓、蔬菜、农村电商等产业同盟,计划了蔬菜、花卉等11个产业技术树模基地。
启迪二:授人以渔——大搞科技培训增强“造血才能”
河山村离县城只要8.6千米。这里空气清新、溪水清澈,可连一块像样的平坝都没有,村民曩昔靠水稻等作物保持生存,近几年则首要靠种杨梅脱贫增收。南京农大教师裴海岩是这个村的第一书记。他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给村里引入科技资本。上个月他忙前忙后张罗黉舍的杨梅专家来村里搞培训。“乡亲们进修劲头可高呢!”他说。
还有很多专家虽没有常驻麻江,但也经常能见到他们的身影。麻江是“中国红蒜之乡”,曩昔由于治理集约,很多蒜田“只见草不见蒜”。园艺学院教授吴震率领团队“泡”在地里调研后提出选优分级播种、提纯脱毒复壮等办法,手把手地对蒜农停止种植技术培训。客岁全县红蒜种植面积从低谷时的不到3000亩规复到近6000亩。
锌硒米也是当地一个特产,由于稻农持久靠肥料“一炮轰”、淹水浇灌等落后的方式,稻米口感欠安,加工企业少有问津。南京农洪流稻种植组的丁艳锋教授经过线上线下等方式搞培训,树模利用水稻切肯定量设想种植技术等最新科研功效,当地锌硒米的单产和品格有了明显提升。
农业高校在指导贫苦地域成长农业上有自然上风。近两年,南京农大构造了70多批、300多人次赴麻江指导生产、展开培训,累计培训技术人材2237人次、下层干部近1300人次,成为当地科技扶贫主力军。
启迪三:创新机制——把科技助力村落复兴做实做深
上个月,南京农大园艺学院硕士研讨生刘淑敏刚竣事这里的生活。“熟悉了大山的气味和酸汤鱼的味道。”她说,“在麻江一个半月的日子将终生难忘。”
南京农大在全国有202个研讨生工作站,惟独这个与众分歧——有别于其他科技范例的工作站,这个工作站的称号叫村落复兴研讨生工作站,把研讨平台间接建在了扶贫一线。
“平台就是舞台。”挂职担任麻江县委常委、副县长的南京农大干部李玉清说,“这个工作站整合了动动物生产、食品加工、人文社科范畴多个学科,还聘请当地11位专家作为校外导师,科研工作更接地气。”
若何打造一个长效帮扶机制是扶贫新课题。客岁南京农大推行“10+10”形式,以农学院等10个学院对接10个帮扶村。这10个学院结合其他学院的专家一路,与帮扶村及四周村的村两委配合展开党建活动,为村民供给技术指导。
今年,麻江刚建成一个高科技蔬菜树模园,从育苗、基地种植、冷链储运、生产加工到电子商务、市场销售、休闲农旅的蓝莓全产业链也已构成,中药材、食用菌、林下养殖等产业势头正劲。
作者:董峻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标。若有来历标注毛病或加害了您的正当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实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实时更正、删除,感谢。 |
小编TIPS:记得点击下方的二维码下载APP,并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