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深处的街巷⑬∣长乐未央,南京的街巷也尽是对“长乐”的向往

[复制链接]

赞助会员

主题
0
回帖
0
精华
0
积分
2
爱豆
0 个
性别
保密
注册时间
2014-9-28
最后登录
2014-9-28
发表于 2021-3-23 07: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历:紫金山消息

编者案:每座城市都有自己怪异的地域文化,从小小的街巷里,人们获得对全部城市感性的熟悉。

南京有着近2500年的建城史,老城区每一条街名几近都有历史的渊源,每一个墙根几近都有美丽的传闻,每一处院落几近都有动听的故事。

街巷,是城市的“毛细血管”,藏着几辈人的记忆,藏着我们儿时的欢声笑语,承载着一座城市最为细致、广漠而深厚的文化。

紫金山消息“石头记”栏目推出《富贵深处的街巷》系列报道,打捞历史的碎片,一探街巷的时光变迁。

富贵深处的街巷⑬∣长乐未央,南京的街巷也尽是对“长乐”的向往-1.jpg

长乐未央,出自《金石索·汉长乐宫瓦》的这个成语,寓意着久长欢乐,永不竣事。“长乐”这样的地名,一样饱含着人们对美好和欢乐的追求。长乐路、长乐街、长乐桥、长乐渡……从曩昔到现在,南京以“长乐”为名的街巷,都延续着这份向往和追求。

富贵深处的街巷⑬∣长乐未央,南京的街巷也尽是对“长乐”的向往-2.jpg

从明代到现在,长乐路一向在“长”

现在的长乐路,东起龙蟠中路与龙蟠南路交会处,西经中华路中山南路至新桥,与集庆路相接,长1450米,宽22米,沥青路面,为城南横向主干道之一。历史上,这条路曾几度更名。

南京地名专家薛光告诉记者,据《南京市秦淮区地名志》记录:“此路在明代从武定门经善和坊、武定桥至尚书坊称官街。1930年11月,百姓政府第九十六次会决议将原三坊巷、顾楼街、武定桥、医生第、园门口、新廊街、石将军、染坊巷、小石桥等路段合并成一条路。以路经长乐桥得名。”关于长乐路的来历,《南京地名大全》中也有类似记录。而这里所说的长乐桥,是古长乐渡地点地。《至正金陵新志》中写道:“唐秦淮河上有长乐桥,又曰长乐渡,在县东二里,今桐林湾是其地,隶长乐坊。”现在虽没有“长乐渡”,却有一片叫做长乐渡的楼盘,让这个名字继续留在人们的记忆里。

长乐路并非一向叫这地名。薛光先容,1969年,这里曾更名为长征路,1974年时由复称长乐路。而且,门路也一向在变“长”,2002年2月,原属控制闸路的武定门至龙蟠中路一段也划归长乐路,范围越来越大。路南侧有新华玻璃厂、市立第一医院;北侧有白鹭洲公园、省邮电黉舍等。

富贵深处的街巷⑬∣长乐未央,南京的街巷也尽是对“长乐”的向往-3.jpg

富贵与古韵交织,古色古香的秦状元府见证历史

作为富贵的主干道,长乐路上车来车往,好不热烈。有一处古色古香的故宅,白墙青瓦、大红门窗,一秒将时光拉回曩昔,诉说着这条街巷承载的厚重历史。

秦大士故宅,江苏省文物庇护单元。不得民气的名号是“秦状元府”,是南京唯一保存无缺的状元故宅,已有300多年历史。秦大士字鲁一,又字鉴泉,号涧泉,又号秋田老人,江宁(今南京)人,是清乾隆时的状元。乾隆二十五年升为侍讲学士,教皇子念书。秦家在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均壮盛,子孙中不泛朝中重臣。秦大士的诗、书、画为三绝,现在的“秦状元府”内还保存着秦大士用正、草、隶、篆四体誊写的碑刻,让古人可以明白这位状元的风采。

据《城东志略》记录,秦大士故宅原本为明崇祯期间当朝首辅何如宠修建的医生第,壮观气派。49岁时,秦大士告老还乡,现在的“秦状元府”是他时任陕西巡抚的大儿子秦承恩买下的何如宠故宅,回到南京后,秦大士便在此居住,吟诗作画,欢度“退休时光”。

成心机的是,秦大士在这处宅第里辟了一个花园,取名“瞻园”,以欧阳修的诗“展望玉堂,如在天上”而命名,现在这个“瞻园”早已不复存在。人们现在所知的瞻园,是距此不远处的明代中山王徐达府邸——享有“金陵第一园”之称的瞻园。

富贵深处的街巷⑬∣长乐未央,南京的街巷也尽是对“长乐”的向往-4.jpg

寓意美好的长乐街,一度竟被称“灭街”

除了长乐路,南京已经还有一条长乐街,也在四周。这条闹市古巷,曾冷静傍依秦淮河几百年,见证金陵风景变迁,历史沧桑过往。

富贵深处的街巷⑬∣长乐未央,南京的街巷也尽是对“长乐”的向往-5.jpg

薛光告诉记者,长乐街古名长乐巷、长乐坊,又称篾街。它南接糖坊廊,北接牛市,位于秦淮河北岸,隔河与钓鱼台相对。追溯长乐街的历史,元代时就有这条街了。元《至正金陵新志》载:“长乐坊在古御街左,镇淮桥东北。”明《万历上元县志》载:长乐巷在智囊巷东北,即旧长乐坊。北通古层楼巷。《钟南淮北地区志》载:“南门桥北西转为篾街,一位竹街,又为盐仓街。旧有江东书院,元吴草庐师长澄讲学之地也。”

记者前往实地探访时,这里已经是集庆门大街1号。已经住在长乐街的老人王增告诉记者,从小,他是听着长乐街的传闻长大的。这古名曾叫做篾街,又称“灭街”。篾街,望文生义,是因现代竹器作坊和竹器手产业工人集合于此。而为什么叫“灭街”,相传发生于明洪武初年,关于这个不吉祥的名字,有三种传闻传播至今。第一个传闻里,明代时,由于住在这里的一户人家扎了一张大脚女人的彩灯,犯了“大脚皇后”马娘娘的讳,整条街的人,居然都被杀了,所以叫“灭街”。第二个传闻里,这条街曾是元代官员福寿居住之地,元衰亡时,福寿及其手下誓死不降,合家自杀,整条街的生齿几近灭绝,惨烈非常,故称“灭街”。还有的文献记录说,淸朝末年,王、陈两姓在此开糖坊,人们厌恶“灭街”这个不吉祥的称号,因而把他们居住的那段“灭街”改成“糖坊廊”。

薛光告诉记者,长乐街古时有孔子庙,故现代又称它为“孔子巷”。《至正金陵新志》记录:“孔子巷在青溪侧,大仁寺前,古庙在长乐桥东一里。”《舆舆志》有写道:“孔子庙在乐游苑东,隔青溪,盖圣嗣侯所奉之庙也。旧在溪南丹阳郡之东南,本东晋所立,中废。宋元嘉十九年,诏复孔子疝,至齐迁于今处。以旧地为浮图,今名孔子寺,一位孔子巷。在城东南五里古长乐桥东。”

总之,“灭街”这个阴鸷的名字,实在为人们所不喜。出于对美好和欢乐的追求,最初这条街又改回为长乐街,这个名字也一向传播至今。

南报融媒体记者 邢虹 王丽华 练习生 林曾霞 曹宇轩 文/图

小编TIPS:记得点击下方的二维码下载APP,并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哟

扫描下载APP

快拿出手机扫一扫吧!

扫描关注公众号

快拿出手机扫一扫吧!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