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助会员
- 主题
- 0
- 回帖
- 0
- 精华
- 0
- 积分
- 2
- 爱豆
- 0 个
- 性别
- 保密
- 注册时间
- 2014-9-28
- 最后登录
- 2014-9-28
|
南京老城,万“巷”更新,活力奔涌。
5月11日,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韩立明专题调研创新名城扶植工作时夸大,进一步优化创新空间结构,江南主城要重点打造城市硅巷、大学创新港等集约化、复合型创新空间。
南京市科技局比来公布的数据显现,三年鼎新摸索,南京玄武、秦淮、鼓楼三个老城区累计建成市级备案硅巷载体32个,面积跨越100万平方米,会聚高新技术企业154家,培育引进科技型企业近1200家,产业会聚度跨越70%。
创新,是成长的主引擎;鼎新,是创新的焚烧系。空间载体、新兴产业和配套政策都没有上风的中心城区,若何在创新“一盘棋”中展现作为、扛起担任?2018年末,南京把老城创新作为科技体制鼎新的重要范畴和关键环节,初次提出“硅巷”概念,用市场化方式盘活低效空间、导入新兴产业、优化创新生态,破解老城“空心化”困难,提升载体“容积率”和创新“含金量”。
买通机制性阻塞,破解结构性冲突,城市硅巷用鼎新“一把钥匙”开启老城转型“多把锁”。南京市委鼎新办相关负责人以为,“百万硅巷”的背后,是南京贯彻落实新成长理念,兼顾推动校地融合、城市更新、产业转型等中心工作,摸索特大城市中心城区创新成长的活泼理论。
“黄金地段”开释“钻石效益”
车来车往的北京东路上,房龄跨越40年的南京工艺美术大楼有了新的名字——新工创艺硅巷。东南大学修建设想研讨院年头就从校园里搬了进来,4800平方米的办公空间现代感实足。“过条马路就到黉舍,挑选这里,最首要的缘由就是近。”研讨院副总司理袁玮说。
城市多中心化进程中,企业、高校、机构加速向新城和郊区外溢,在老城留下大量年月久远、配套老旧、功用缺失的老厂房、老校区、老楼宇。把“负资产”转化为“新增量”,只能靠鼎新。南京对标纽约曼哈顿,以国际视野优化顶层设想,用鼎新行动废除制度藩篱,对峙“主城区”坐标,贯彻“无鸿沟”理念,处理“空心化”题目,避免“二房东”思维,以市场化方式盘活存量空间,让创新活力回归主城。2019年起,城市硅巷持续3年出现在南京市委“一号文件”中,成为老城区推动创新名城扶植的首要抓手。
老旧载体产权结构扑朔迷离,历史遗留题目千头万绪,转型操纵既要实事求是,又冲要破创新。南京对峙“一案一策”,最大限度变更高校、企业的积极性,摸索多元化硅巷扶植形式。在板仓街,南师大原紫金校区以政校企三方合作的形式,成为南京首个由高校校园整体转型的硅巷载体;在蓝旗街,秦淮区激励5311厂拿出老厂房,经过好处同享机制打造秦淮硅巷创新广场,引入专业企业运营治理;在古平岗,十四所将老厂区交给鼓楼高科团体,扶植南京首个“5G聪明园区”……城市硅巷鳞次栉比,创新之火在老城陌头巷尾越烧越旺。
分析城市硅巷的结构不难发现,几近每一个载体周边,都有一座响当当的高校院所。南京是科教之城,硅巷扶植就是要用重构资本设置方式,用鼎新这把“攻坚锤”,打破高校院所的物理鸿沟,让科研功效就近落地转化,让人材团队就地创业。
客岁揭牌的“秦淮-南航创新湾区”,掀开了硅巷扶植、校地融合的新篇章。“创新港湾”将作为融分解长新起点,增强产学研协同创新,在新研机构组建、校友资本会聚、人材互派挂职等范畴,与大院大所大企展开更加深入的合作,把“两落地一融合”引向深入。
“高校院所是属地成长最果断的‘伙伴’,科教资本也是老城创新最硬核的‘底牌’。”玄武区科技局局长史庆锋以为,当城市空间与创新空间深度融合,硅巷成为毗连高校与地方好处的纽带,构成“创新配合体”,在老城“黄金地段”开释“钻石效益”。
“产业图谱”导航“资本上楼”
珠江路与龙蟠路路口,东鼎大厦的革新正快速推动,锦创数字产业园行将在创新周时代开园亮相,南京首个视觉美学尝试室也将同步托付利用。
载体出租率间接决议运营企业的收益,但锦创并不急于把载体填满。就在这个月,园区还拒绝了一家销售类的大企业。“宁缺毋滥,入驻企业一定要与数字产业相关。”运营方负责人夏可斌比来忙得不成开交,喜马拉雅、B站的全国焦点代理商已经进驻办公,索尼、华为也进入深度对接阶段,“这是政府对园区的产业定位,我们希望借此激活珠江路的创新基因。”
产业是硅巷活力的灵魂,也是老城转型的底子。南京对硅巷产业结构提出“专而精”“特而新”的要求,围绕高校院所的上风专业及其关联产业、龙头企业,建立硅巷主导产业偏向,构成聚焦冲破效应。“旧瓶”装“新酒”,每条硅巷载体都画好“产业图谱”:玄武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聪明医疗招引企业,秦淮锚定芯片利用、航天技术偏向发力,鼓楼重点围绕数字经济、文化创意结构。载体的产业会聚度能否到达70%,成为地方政府考核硅巷运营绩效的“硬杠杠”。
离别眉毛胡子一把抓,愈发精准的产业定位,让资本导入加倍有的放矢。“依照载体范围巨细,对全区一切硅巷的产业偏向停止限制,目标就是加倍聚焦某一个范畴,经过企业的协同成长做出特点。”鼓楼区科技局副局长葛枫先容,该区修建面积3万平方米以下的硅巷载体,只能有一个产业偏向,跨越3万平方米的最多也不能跨越两个。今朝,鼓楼硅巷根基构成了数字经济、信息技术、现代庖奇迹、文化创意等4条主导产业链,载体主导产业聚集度达72%以上。
在硅巷构成产业链,一家头部企业能抵得上几个招商团队。联通物联网总部,是秦淮硅巷悦动新门西的“带头年老”,围绕物联网在畜牧业、产业、聪明城市等方面的利用,企业已拿到5个国家级项目,申请35项专利。今朝,园区已会聚20余家物联网高低流企业落地,利税超5000万元。
没有产业的更新,就没有城市的更新。老城区“退二进三”已走过近20年的过程,玄武、秦淮、鼓楼的办奇迹占比全数跨越90%,鼎新是优化产业结构的“西岳一条路”。在主城地盘资本愈发稀缺的情况下,城市硅巷开释出的空间分外珍贵,必须引入更有科技含量、更具市场远景、更高产出效力的产业资本,在存量载体中缔造增量代价。
“复合生态”办事“创新闭环”
老城的复兴,首先是人材的复兴。
落在城市硅巷里的企业和人材团队,成长阶段、产业偏向、政策需求都不尽不异,为每一颗“创新种子”都供给合适的长大土壤,需要政府和运营方协同发力,打造涵盖全要素、全周期、全链条的政策系统和创新生态。
今年2月,南京农业大学研一门生杨子懿有了新的身份——绛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开创人。凭仗着自立研发的食用油新颖度检测技术,他在大门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脱颖而出。玄武区科技局将杨子懿保举至INNO未来城,不但赐与各类资金扶持,还免费供给了2个工位,公司注册也是全程代庖。杨子懿更垂青的,是主城区的生活情况——交通便利可达、公共办事完善、生活配套一流,“拎包入住,一站无忧”。
城市硅巷是创新圈,也是生活圈、休闲圈。南师大玄武科技园,老校区的操场被保存出新,走出办公楼就能来一场友谊赛;在悦动门西,晓书馆是年轻创客劳逸连系的好去向;南工大硅巷把宿舍楼革新成了人材公寓,最大限度下出世活本钱……经过空间重塑,功用再造,硅巷一站式就近处理人材的各类需求,让他们心无旁骛谋创新。
既有产业高低流,也有办事高低楼。草创期企业更需要金融、法令、财政、常识产权等方面的创服、创投支持,主城区专业中介机构会聚,硅巷载体运营商改变办事形式,搭平台、引资本,让入驻企业在“家门口”就能碰到“良媒”、找到“婆家”,掘好“第一桶金”。玄武区由政府牵头组建了硅巷大同盟,14个载体外加14家机构,鞭策各类资本多向活动、上风互补。秦淮区建立硅巷创新尝试室,聘请51名专家,专门研讨若何办事创新,研发推行更多合适企业现实需求的产物和项目。
当硅巷企业成长强大,需要更广漠的六合时怎样办?南京摸索“孵化在硅巷,产业化在园区”的形式,兼顾全市创新空间,鞭策硅巷与高新区相互支持,构成“梯度培育、链式复合”的创新闭环,厚植“科创森林”。
5月8日,南都城市硅巷扶植推动会在南师大玄武科技园举行。三年先行先试,南京的城市硅巷已经走过了政府指导树模的初始阶段,迈向市场化水平更高、办事系统更健全的2.0版本。今年头,《秦淮硅巷高质量扶植成长综合评价系统(试行)——南都城市硅巷扶植成长指导标准研讨》正式公布。秦淮区将经过硅巷扶植的标准化摸索,对各园区停止量化考核,并按照成果停止评先奖优,激励载体运营方不竭优化园区产业结构,构建良好生态系统,为企业供给优良办事。
成长向前一步,鼎新更深一层。南京市委鼎新办相关负责人分析,创新名城扶植和科技体制鼎新的不竭深化,精准破解老城转型成长的一系列“卡脖子”题目,城市硅巷势必成为创新的始发地、创业的活力场、创投的对接区,在新成长格式中翻开无穷设想空间。
本报记者 盛文虎 仇惠栋 董翔
通讯员 秦峰 张程 |
小编TIPS:记得点击下方的二维码下载APP,并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