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老地名里的科举故事

[复制链接]

赞助会员

主题
0
回帖
0
精华
0
积分
2
爱豆
0 个
性别
保密
注册时间
2014-9-28
最后登录
2014-9-28
发表于 2021-6-8 07: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历:紫金山消息

现代,科举考试是念书人的人生大事。历史上的南京,是念书人聚集地,是科举考试中心。传播至今的一个个老地名,记录下了科举文化历史。安步在南京陌头,江南贡院、成贤街、四牌楼、三牌楼、沈举人巷、朱状元巷、秦状元里、上江考棚、三元巷、文德桥、科巷……几十个地名都在报告着过往的科举故事。

南京老地名里的科举故事-1.jpg

科举考试图。视觉中国供图

“武科举”地名,比“理科举”少很多

现代,科举考试分为“理科举”和“武科举”,不外,“理科举”的影响力远远比“武科举”大,这一点,从南京的地名上便可以窥见一斑。

贡院街、上江考棚、下江考棚、成贤街、龙门街、文德桥……在南京,和“理科举”相关的地名有十几个,和“武科举”相关的地名却一只手就能数得过来。“历史上,‘武科举’的发生迟于‘理科举’,再加上现代普遍有着较为浓厚的‘重文轻武’思惟,‘理科举’的社会影响远不如‘理科举’这般深远和普遍。”江南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赵翌接管记者采访时说。

南京的“武科举”地名有玄武区的演武厅。清《同治上江两县志》记录:“演武厅,将军都统演武于此。”地名专家薛光先容,清代,此地是考武举人、武状元的场所,建有厅堂,为考官阅武评判之处。现在,这里还有演武新村。位于洪武路与中山南路之间的武学园,也在清《同治上江两县志》中有记录,“明初请建未行,立武学自建文始,今废为园。” 现在这里有个武学园小区。还有科巷,这条以美食著名的街巷,地名里的“科”实在指的是“武科举”,这里之前是武科营盘驻地。

南京老地名里的科举故事-2.jpg

科巷。南报融媒体记者 邢虹 摄

南京最著名的“武科举”地名,当属三元巷,秦淮区中山南路北段,东起中山南路,西至明瓦廊。明带抗倭名将尹凤居住在此地,他武学超群,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连获三个第一,号称“连中三元”,所以人们就将尹凤所居之巷,称“三元巷”。长居在此的居民黄老师长告诉记者,三元巷还有本身怪异的风俗,曩昔,很多结婚的花轿首先要经过三元巷,以图“连中三元”之吉,希望子孙后代都能高人一等。

好几条“状元巷”,只要一条“举人巷”

科举考试异常艰辛,金榜提名者百里挑一,状元是念书人科考的至高声誉,在南京就有好几条以状元命名的街巷。

南京老地名里的科举故事-3.jpg

视觉中国供图

南京人都晓得这座城市出过一个“秦状元”,他的府邸在长乐路上,叫做“秦状元府”,这里是南京唯一保存无缺的状元故宅,已有300多年历史。“秦状元”叫秦大士,字鲁一,又字鉴泉,号涧泉,又号秋田老人,是清乾隆时的状元。秦家在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均壮盛,子孙中不泛朝中重臣。秦大士的诗、书、画为三绝,现在的“秦状元府”内还保存着秦大士用正、草、隶、篆四体誊写的碑刻,让古人可以明白这位状元的风采。而他未中状元时住过的小巷,则叫做秦状元巷,位于中华路西侧。20世纪50年月初,秦状元巷与银作坊合并,称“秦银巷”。20世纪末,这里更名“秦状元里”。

南京老地名里的科举故事-4.jpg

秦状元里。南报融媒体记者 邢虹 摄

位于朝天宫南的朱状元巷,则是由于明代万历状元朱之蕃侍郎故宅在此。在珠江路和同仁街之间,本来还有条焦状元巷,传闻明万历年间,状元焦竑曾居在这里。此外,南京还有“状元境”,这里已经是赶考考生的聚居之地,考生们住在这条小路里,都想考状元,为了讨个好彩头,此地便叫做了“状元境”。

现代出于对状元的推重,南京除了状元地名还有状元小吃——状元豆。是秦淮八绝之一,也是南京夫子庙的特点小吃之一,一般与五香蛋一齐食用。

南京有如此多的“状元”地名,以告发酬名的却只要一处——新街口的“沈举人巷”。举人和状元确切不能比,这条街巷能以沈举人命名,可见这位举人那时有何等受人崇敬。文史专栏作家坚叔向记者先容,“沈举人”名叫沈九思,是清代举人,曾居家讲学,传业授道,桃李满园,为四方邻里所称道,也为地方的教育奇迹做出了进献。为了纪念沈九思的进献,人们把他所居住的小路叫做“沈举人巷”。

借助高科技,现代人也能体验现代科举

说到科举,不能不提的就是江南贡院。

南京老地名里的科举故事-5.jpg

江南贡院。图源:视觉中国

江南贡院始建于南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明清壮盛期间,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科举科场,同时可包容20644名考生加入考试。江南贡院为中国历史社会的成长供给了大量的优异人材。比如,我们明天在博物馆、拍卖市场等地看到唐伯虎保存于世的字画作品,经常可以发现上面盖了这样一方印:“南京解元”。这四个字是他人生中的高光时辰,也是他永久没法忘记的最高功名。唐伯虎就是在江南贡院高中的南京解元,他那时难掩高兴之情,写下了《领解元后谢主司》一诗。

现代的科举考试,情况和条件都和现在相去甚远,考生在一间小小的号舍里待上几天几夜,时代的考试、睡觉、吃喝拉撒都在里面停止,所以在进科场之前就需要预备好被子、衣服以及其他小我生活用品。分开科场以后很多人城市大病上一场。借助高科技,现代人也能体验一把现代科举。客岁的中国(南京)文化和科技融合功效展览买卖会上,有展台便设备了“天字号”科场,带上VR装备,即可化身现代考生,面临桌上的考卷,提起羊毫,起头答题。

南京老地名里的科举故事-6.jpg

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图源:视觉中国

在江南贡院原址扶植的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更是能带你各个方面感受现代科举文化。在博物馆的参观进程如同探宝。这个尘封已久的“宝匣”深埋于地下,由坡道的狭漫空间环抱而下,一边是布满笔墨的经匣,另一边是瓦砾聚积的立体庭院,参观者在安步中逐步阔别市井的喧闹,洗涤胸中的急躁,起头体验昔时科举路途的艰辛。

南报融媒体记者 邢虹

本文来自【紫金山消息】,仅代表作者概念。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供给信息公布及传布办事。

小编TIPS:记得点击下方的二维码下载APP,并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哟

扫描下载APP

快拿出手机扫一扫吧!

扫描关注公众号

快拿出手机扫一扫吧!
   快速通道: APP下载   任务   流量   充值

赞助会员

主题
0
回帖
0
精华
0
积分
2
爱豆
0 个
性别
保密
注册时间
2014-9-28
最后登录
2014-9-28
发表于 2021-6-8 07:13 | 显示全部楼层
风物千载颂盛名,
飘荡悠悠士子心!
[机智][赞][赞][赞][赞]

小编TIPS:记得点击下方的二维码下载APP,并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哟

扫描下载APP

快拿出手机扫一扫吧!

扫描关注公众号

快拿出手机扫一扫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通道: APP下载   任务   流量   充值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