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动态
APP下载
开启辅助访问
请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快捷导航
请
登录
后使用快捷导航
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当前位置:
»
论坛
›
网聊南京【人文 · 社会 · 娱乐】
›
独爱推荐
›
帖子
返回列表
古都南京:城市现代化最初是什么样子?
[复制链接]
K哥
K哥
当前离线
UID
9701
赞助会员
主题
0
回帖
0
精华
0
积分
2
爱豆
0 个
性别
保密
注册时间
2014-9-28
最后登录
2014-9-28
发消息
加好友
发表于 2022-3-4 07:02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薛冰
【编者案】众所周知,古都南京的历史冗长而宏伟,作为帝王生活之所,是六朝古都也是十代城市,是悲情城市也是和谐之都,它承载了光辉与磨难,其宿世与今生、内在与外延也是说不尽、道不完。
而著名学者、作家薛冰新作《南都城市史》,初次周全、系统、完整、清楚地论述了南京2500年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以上、下两编记录下城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古往今来的过程 ,支出历代舆图50幅、文物图20幅、古画45幅、老照片60幅、现今世摄影家新作40幅,从太古期间的北阴阳营文化到21世纪的“和谐南京”,买通时候的头绪,全景展现南都城市长大史图卷。该套作品也是为中国首部城市史。
经出书社授权,本文摘录书中有关清代南京在城市现代化的最初理论的出色部分:回到晚清最初五十年,南都城在履历承平天堂浩劫后,是若何顺应时势,涅槃更生,迎来现代城市扶植新开真个?
《南都城市史》,薛冰 著,后浪|江苏凤凰文艺出书社,2022年2月
清同治三年(1864年)六月十五,清军收复南都城。尔后,清政府连续起头城建规复工作。官方在原址重建各级官厅、学府,而且昔时即在铁作坊原承平天堂慕王府设金陵书局,起头刊行经史典籍,后迁至朝天宫冶山飞霞阁。同治四年(1865年)江宁府署建成,重筑驻防城,规复钟山书院、凤池书院,建金陵织造局于珠宝廊。五年朝天宫新江宁府学完工,龙蟠里惜阴书院规复。六年布政使司署建成。七年杨仁山与朋友在北极阁创建金陵刻经处,以刻印、畅通典范为根本,进而兼及释教义理研讨和人材培育。八年江安督粮道署建成,上元、江宁两县学在原址重建,尊经书院规复,武庙完工。九年江南盐法道署、上元县署、江宁县署建成。九年起重建两江总督署,至十一年(1872年)建成,同年江宁将军署、江宁织造署建成。十二年(1873年)修缮明孝陵。
与此同时,政府采纳各种积极办法,促进官方经济活动的规复和社会生活的一般化。
首先是抢修贡院,收复南京昔时的冬季即规复江南乡试,约两万士子来南京招考,不单安宁全国民气,使念书人看到前途与希望,也为南京的办事行业带来了大好商机。曾国藩亲身主稳重开上新河木市,以保证供给城市重建所需木料。次年设江宁府属七县招垦局,招垦无主荒田,规复农业生产,以保证城市的食粮供给。又填平承平军在城内外所挖壕沟,修补城墙,比年屡次疏通秦淮河及城内各水道,重建要道桥梁,构筑南北门路,疏通各街道水沟。光绪三年(1877年)并以工代赈,疏通玄武湖,构筑沿湖堤坝。光绪十五年(1889年) 在鼓楼东北建大钟亭。光绪十六年(1890年)铺水西门大街石路,并设下水道。光绪十七年(1891年),为仓巷大街铺砖,南京首家客运马车修造行贤泰公司在成贤街与保泰街之间建立,后在糖坊桥、浮桥、延龄巷、丹凤街和丰富巷等处也出现了新修造行。到清末南京已有马车行十八家,有四十余辆马车可为乘客供给办事。光绪十八年(1892年),南京重建城墙,并为十三城门重建城楼。
战乱时代的流亡生齿连续回归故乡,重建故里。据统计,战乱前南京生齿曾到达九十万,战乱停息安宁后,也唯一二十七万人。城内民居修建虽然多遭兵火之劫,所幸空间格式未变,街巷标准都还有迹可寻。居民沿街或沿河重建居宅,数年之间,就大致规复了战前的城市肌理和街区面孔,门路也多相沿曩昔的称号。但此前的坊、厢编制已没法覆按,遂改编为保甲制,以十户为一牌,十牌为一甲,十甲为一保。据《同治上江两县志》卷五,承平天堂乱后,“图牒散逸,乡制仅存,坊厢诸名,浸就埋没。今之甲,古之坊也”。城内依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划为四区,可视为现代城市分区的滥觞。区内分片列甲,东北十八甲,西北二十九甲,东南二十六甲,西南四十九甲。但居民区北界现实只到今广州路、珠江路一线,再往北人烟明显稀少,东界只到竺桥至大 中桥即今龙蟠中路一线,不进入驻防城。驻防城内不列甲,城外通济门厢不列甲,聚宝门厢九甲,三山门厢七甲,石城门厢不列甲,仪凤门厢八甲。由此大略可知城市居民的散布,照旧连结了战前南密北疏、西密东疏的格式。
记叙晚清南都城市道孔的文献,《同治上江两县志》之外,最重要确当数方志学家陈作霖所著《运渎桥道小志》《凤麓小志》《东城志略》 及其子陈诒绂所著《钟南淮北地区志》《石城山志》,不单笔墨记录较为正确,而且配有舆图。这五种书所记叙的范围拼合起来,几近就是南京老城区的全境。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法国人盖拉蒂绘制出了南京最早的坐标舆图《江宁府城图》,正确地标示出南都城郭、山水、门路和修建位置,为古人领会清末南都城市道孔,供给了一种牢靠的根据。
从图中可以看出那时的城市修建与生齿散布,首要仍集合在南唐宫城以南的范围内。鼓楼以西、以北人烟稀少。而城内修建依河、依路而建的格式,也相当明显。更加重要的是,由于同治、光绪年间,前前任两江总督的曾国藩、李鸿章、刘坤一、沈葆桢、左宗棠、曾国荃、张之洞、 端方等,都是洋务活动的主干,使南京在引进新兴产业、实施新式教育、扶植新型城市等方面,都能得风气之先,所以这一次大灾难后的大规复,不再是简单的老城重建,而是一种浴火更生。同时,西方列逼迫使江宁开埠,中国官方官方积极应对,使城北下关江边敏捷构成新的交通、实业与商贸中心,成为南京最早的现代化城区,也大大拉开了城市成长的框架,已显现出现代南京的雏形。
盖拉蒂绘制的江宁府城图
在城市扶植规复之初,新兴产业就已经进入南京。
同治四年(1865年)八月,
李鸿章主持开办了南京第一座现代化工场——金陵机械制造局,
次年八月完工。厂址位于聚宝门外西天寺原址四周,今正学街一号,现南京晨曦1865科技创意产业园内。该厂每年经费为白银十万两,“购机械于国外,募洋匠为师,督诸匠制造炮位、门火、车轮盘架、药弹箱具、开花炮弹、洋枪抬枪、铜帽等项”。投产之际, 有员工、夫子、匠目、亲兵约四百人。后几经扩大,成为全国四大军工场之一,范围仅次于上海的江南机械制造局。
1872年南京金陵制造局外景与内景 约翰·汤姆逊 摄,牛婕 供图
同治五年(1866年),清廷加授两江总督李鸿章为南洋通商大臣,除负责交际、通商外,还主办练兵、防务、产业、交通、教育等新政,统称洋务,被视为那时国家最重要的事务。同年设两江洋务局于江宁土街口(今中山东路洪武路口),并于下关设洋务分局。洋务局负责与通商列国来往及谈判事务,江宁开埠后又设金陵关。十年在龙蟠里惜阴书院设劝学官书局,为南京最早的门生图书馆。十二年,汽船招商局鄙人关设立棚厂(简易码头),开办客运营业。 十三年(1874年)设江宁洋务局于碑亭巷。
清末下关惠民桥
光绪七年(1881年)设江南官电局于金陵机械制造局内,下辖有两江总督署分局、下关分局等。八年(1882年),津沪电报总局设江宁电报局供民用。同年,南京第一座汽船码头鄙人关江边建成,汽船可以间接停靠到江岸码头边,使乘客避免了乘小木划高低汽船的风险。十年(1884年),金陵制造洋炸药局完工,位于通济门外七里街近五龙桥处,次年又扩建,并疏通四周河流,以便于运输。
光绪十一年(1885年),清廷为成长水兵,设立水兵衙门。十六年(1890年),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曾国荃经水兵衙门核准,在南京创建江南海军书院,设驾驶、管轮两科。
这所黉舍最著名的门生是鲁迅师长,
他在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考入管轮科就读。校址近挹江门,即今南京中山北路三四六号。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张之洞提出了构筑沪宁铁路的设想,以为铁路是国家的“气脉”,对农、工、贸易的成长都有益。这一主张次年获得清廷核准,因资金困难,采纳分段筹筑的法子,清廷拨款白银五十万两,向德国告贷二百五十万两,先筑吴淞至上海的一段。同在这一年,下关江边又修建了一座公用汽船码头,称接官厅码头,俗称官码头,供过往官船及本国汽船停靠,同时也用以抵抗英国鄙人关自建码头的要求。
清末下关火车站 据1910年日本出书的《金陵胜观》,乐淘乐书店 供图
甲午败北,资产阶级改良派思惟家熟悉到“风气未开,人材未备,一切新政自无以实行”,主张变法要从“复兴教育、培育人材、启发民智”动手,因而积极设学会、办黉舍、开报馆,开办面向社会的公共图书馆。
南洋劝业会农业馆
金陵大书院正门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
原金陵同文馆改成江南储才书院
,以培育实政人材为目标,校址设仪凤门三牌楼。次年开学,
后改成江南高档书院,为南京第一所高档书院
。同年,设立江南陆师书院,以培育军事将领人材,校址也在三牌楼。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两江总督刘坤一和湖广总督张之洞联 手创设江楚编译局,聘著名学者刘世珩、缪荃孙、陈作霖、柳诒徵及罗振玉、王国维等翻译、编辑新学教科书,局设江宁白下路祁门会馆。 二十八年(1902年)底,张之洞再署两江总督,时仅四个半月,仍以培养人材为燃眉之急,筹设三江师范书院,以培育江苏、安徽、江西三 省的中小学教师。校址经张之洞选定,在北极阁前原明代国子监遗址上。修建设想参考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的蓝图而定,校内建有洋楼五座,有五百四十室的大校舍。三十年(1904年)七月,三江师范书院正式在进香河边校舍招生开学,成为华东地域培育师资的重镇。三十二年 (1906年)六月,三江师范书院改称两江优级师范书院,以培育中学师资为方针。
稍后,南京文化人在两江总督端方支持下,由著名学者、藏书家缪荃孙主持,在龙蟠里惜阴书院的根本上筹建江南图书馆,以七万余元购下号称晚清四大藏书家之一的钱塘丁氏八千卷楼全数藏书,又用三万多两白银建造起四十四间具有民族气概的图书馆,光绪三十四年(1908 年)奏朝廷获准命名,宣统二年(1910年)八月十八日正式开馆接待读者。
江南图书馆是我国最早建馆的现代公共图书馆之一,而范围和影响则是那时最大的。
该馆后又购得武昌范氏木樨香馆藏书及宋教仁师长遗书等,到民国初年藏书已跨越十万册。
江南图书馆旧影 南京图书馆官网图
清代末年,出使国外官员,已经打仗到西方的展览会,中国也曾挑选商品加出天下展览会并获奖。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秋,两江总督端方、南洋新兵督练陈琪赴欧洲考查,归国后奏请在南京开办南洋劝业会。第二年清廷委员筹办,并通令各省大商埠建立出品协会事务所,南洋大臣所属各府州建立物产出品所,南洋群岛的泗水、三宝垅、爪哇、巴达维亚、新加坡等地,也纷纷建立出品协会征集展览品。上海、 南京、两湖、直隶、广东等地并建立协赞会停止援助。
宣统二年(1910年)夏,南洋劝业会在南京开幕,可谓中国举行的第一次天下展览会。
清末鼓楼街及劝业会场 据1910年日本出书的《金陵胜观》,乐淘乐书店 供图
南洋劝业会主会场在丁家桥、三牌楼一带,面积四十多公顷,二十多座馆舍分门别类,有中式,有西式,有如园林,有如殿宇,奇光异彩。会场内外附设有马戏场、动物园、动物园、戏院等游艺场所。特别值得指出的是,这也是南京第一个经过具体计划设想的大型现代修建群。南都城内的小火车也是以新增劝业会站(后改称丁家桥站),以运输物品,便当交通。会场外并铺设简便轨道,每小时发小火车绕场一周。各地送来的展品达一百万件。展览延续六个月,吸引中外商旅旅客数十万人。 劝业会设立五等奖项,评出五千多件获奖品,出展商品总成交额达数万万银元。为给观众供给一个情况优美的旅游憩息场所,
同时又在四周城墙斥地丰润门(今玄武门)以通玄武湖。这也是玄武湖成为现代公园的肇端。
义务编辑:朱喆
校订:张艳
小编TIPS:记得点击下方的二维码下载APP,并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哟
扫描下载APP
快拿出手机扫一扫吧!
扫描关注公众号
快拿出手机扫一扫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置顶一天
变色一天
显身卡
返回列表
使用
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快速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写好了,发布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Copyright ©
独爱南京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用户发表言论、签名内容等均为会员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不承担任何由内容提供商提供的信息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
手机版
|
小黑屋
|
关于独爱
|
商务合作
苏ICP备:15001229号-7
|
苏公网安备:32110202000343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90269
GMT+8, 2025-7-11 01:04
/ 0.304037 / 3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