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草乞巧、吃“巧果”、晒书……老南京过七夕,仪式感满满

[复制链接]

赞助会员

主题
0
回帖
0
精华
0
积分
2
爱豆
0 个
性别
保密
注册时间
2014-9-28
最后登录
2014-9-28
发表于 2022-8-5 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历:【紫金山消息】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8月4日是七夕,作为我国最久远的传统岁时节日之一,七夕沉淀了中华后代千年来的生活聪明。曩昔老南京是怎样过七夕的?乞巧、吃“巧果”、“乞爱”、“乞美”、晒书……仪式感满满。

浮草乞巧、吃“巧果”、晒书……老南京过七夕,仪式感满满-1.jpg

七夕前一天就起头预备,浮草乞巧验休咎

关于七夕节的记录文献最早大致可追溯到西汉《西京杂记》和《古诗十九首》。“我们的节日”南京工作室专家李泽德先容,《西京杂记》记录:“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乞巧是七夕节最为重要的传统风俗之一。但基于各地风尚的分歧,乞巧的方式也各有差别。曩昔在南京,人们怎样乞巧?从七夕前一日就起头预备啦!

“旧时,南京妇女会截取一段蟋蟀草丢于盆中水上以乞巧。”南京著名风俗专家陶思炎告诉记者,《金陵岁时记》中有相关记录:“七夕前日,妇女取水一盂,曝烈日中,使水面起油皮,截蟋蟀草如针,泛之,勿令沉下。共观水影中,如珠、如伞、如箭、如笔等状,以验休咎。”国学大师胡朴何在《中华全国风尚志》中的《南京采风记》里,也记录了旧时南京的浮草乞巧之俗。他写道:“乞巧之法,于初六日取清水一碗,置日中晒之,夜露一宵。初七日早晨,折细草,取浮水中,视其下所现之影外形若何……”这一乞巧卜戏在日影或月影下停止,一般以“散如花、动如云、细如线、粗如椎”为辨别巧拙的标志。

“我们的节日”南京工作室专家先容,曩昔南京人七夕节还有吃“巧果”的风俗。“巧果”别名“乞巧果子”“巧饼”, 是用油、 面、糖等食材做成的各类外形的小面点,苦涩可口。建造方式也比力简单,先将面皮切成一两寸的条形,放入滚烫的油锅里炸成金黄色,捞出来后立即撒上芝麻或白糖即可。

此外,曩昔南京人过七夕还有看巧云、陈针巧、编七色线、办“乞巧会”等乞巧活动,有的人家还会张贴《河汉配》《鹊桥相会》等七夕图画。

“乞爱”也“乞美”,瓜灯茄灯风雅风趣

“乞爱”“乞美”也是七夕风尚的重要主题,使七夕变得加倍多彩多趣

“七月初七夜,青年男女别离坐瓜藤下、葡萄架下静静偷听牛郎织女的交头接耳,以盼获得男女心心相印的恋爱奥秘,当他们听到‘咝咝咝’‘唦唦唦’的声响时,便以为听到了牛郎织女间的情话,而获得了取悦同性的魔力。实在,那不外是小蜘蛛、小虫子在瓜叶上爬。”陶思炎说。

旧时七夕,南京女子会在脸盆里放上野花,搁在屋檐上或庭院中承接露珠,叫“接牛女泪”。第二天清早,她们就用盆中花瓣上的露珠擦洗自己的眼睛,信能让自己像织女一样美貌。很多农村妇女则一路床,就跑到水池边、小河旁,捧起一抔清水来洗脸,她们相信,水池里、小河中有昨夜织女与牛郎相会时喜极而泣的泪水,用它洗脸自己也能变得闭月羞花。陶思炎告诉记者,南京女子曩昔在七夕节还有染红指甲的传统。她们采来凤仙花,捣碎后加上明矾,用来涂抹自己的和小姊妹的指甲,就能让指甲变得红彤彤的,而且既不掉色,又无净化。

浮草乞巧、吃“巧果”、晒书……老南京过七夕,仪式感满满-2.jpg

七夕染指甲。

旧时,南京人过七夕时,镂瓜茄为灯的风尚尤其怪异。按照《岁华忆语》的记录,这些灯“或状花鸟,或镌诗句”,既风雅,又多趣。在七夕的星光月影之下,各家闪闪光明的瓜灯、茄灯,总能给人们带来无尽的天文联想和出世的人文关爱。

晒书拜魁星,现代念书人的七夕很有仪式感

现代念书人的七夕,还是“晒书节”。

晒书又称曝书,在我国最少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穆天子传》中就有“天子东游,次于雀梁,曝蠹书于羽陵”的记录。东汉崔实的《四民月令》也有这样描写:“七月七日,曝经书及衣裳,不蠹。”人们为何挑选七夕晒书呢?本来,现代传闻夏历七月七日,天门敞开,阳光激烈,是龙王爷“晒鳞日”,人们多在此日暴晒衣服、棉被之类,以防虫蛀,念书人也常常在这一天晒书籍。

浮草乞巧、吃“巧果”、晒书……老南京过七夕,仪式感满满-3.jpg

宁波天一阁晒书塑像。

很多历史名流的故事都和晒书有关。魏国上将司马懿是个战功赫赫,功高盖主,颇受曹操的猜疑。为求自保,他便装疯病躲在家里。曹操照旧不大安心,就派了一个心腹令史黑暗探查真相。时值七月七日,装疯的司马懿也在家中晒书。曹操听说后顿时命令要司马懿回去工作。“可见那时七夕晒书风俗已非常普遍,就连装疯的司马懿也未能免俗。”江南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赵翌说。历史上,还有人将晒书玩成了“行为艺术”。据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记录,晋代的郝隆素性狂傲,自诩八斗之才、学富五车。七月初七大家晒书,只要郝隆跑到太阳底下去躺着,敞开衣衫,暴露肚皮。四周的人大惑不解,他洋洋自得说自己在晒书,自诩满腹才学,晒肚皮也就是晒书了。

由于紫外线会对纸张形成损伤,现在一般不晒书。2020年的七夕,南京图书馆举行了一场特别的“晒书”活动。南图馆藏的珍贵古籍,平常躺在恒温恒湿的库房里,很少展现,就连工作职员也很少见到。南图历史文献部在当天拿出馆藏珍贵古籍,向经过预定的读者展现,并借此提高古籍庇护和修复常识。此次只是快闪式一“晒”,展现1小时。

对现代念书人来说,七夕的特别之处还在因而“魁星生日”。魁星是现代神话传闻中主宰文章和考运的神,因此拜魁星也是现代念书人必不成少的“仪式”,他们希望借此可以实现早日名列前茅的心愿。

南京日报/紫金山消息记者 邢虹

视觉中国供图

本文来自【紫金山消息】,仅代表作者概念。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供给信息公布传布办事。

ID:jrtt

小编TIPS:记得点击下方的二维码下载APP,并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哟

扫描下载APP

快拿出手机扫一扫吧!

扫描关注公众号

快拿出手机扫一扫吧!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